电鳗快报-电鳗财经-电鳗号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眼光为大家提供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有态度的资讯电鳗快报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眼光为大家提供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有态度的财经资讯zh-CNTue, 16 Apr 2024 22:46:28 GMTTue, 16 Apr 2024 22:46:28 GMT电鳗快报-电鳗财经-综合门户网站/static/logo.png大烨智能子公司完成业绩承诺即变脸 计提商誉减值两年亏3.15亿终止定增/html/2024/04/162087.html

        受累于子公司业绩不达标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大烨智能(300670.SZ)业绩继续亏损。

        4月14日,大烨智能披露的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3亿元,同比增长65.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净利润,下同)-1.45亿元,同比增长15.0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下同)-1.52亿元,同比增长30.51%。

        这是大烨智能自2022年亏损之后,连续第二年业绩亏损,两年累计亏损3.15亿元。

        对控股子公司苏州国宇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国宇”)计提商誉减值,以及船舶锦华01、锦华02资产折旧、汇兑损失以及融资利息增加等,均是造成大烨智能亏损的主要原因。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12月,大烨智能作价3.09亿元收购苏州国宇70%股权。在完成2019年至2021年三年业绩承诺之后,2022年苏州国宇业绩变脸,陷入亏损。

        2022年和2023年,苏州国宇累计亏损1785.49万元。而这两年,大烨智能分别对苏州国宇计提商誉减值损失1.09亿元、4539.47万元。

        此外,大烨智能还宣布,公司决定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6亿元事项。

        连续两年业绩亏损

        年报显示,2023年,大烨智能实现营业收入4.43亿元,同比增长65.66%;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15.04%;扣非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30.51%。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大烨智能于2017年7月在创业板上市,上市次年公司业绩出现下滑,直至2020年才止跌回升。2017年至2020年,大烨智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3.55亿元、3.86亿元、5.41亿元,同比增长8.12%、4.58%、8.66%、40.18%;净利润5491.5万元、3579.62万元、3321.35万元、6327.81万元,同比增长0.96%、-34.82%、-7.21%、90.52%。

        2021年,大烨智能业绩再次下滑,且2022年出现上市后的首次亏损。2021年和2022年,大烨智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13亿元、2.67亿元,同比减少5.22%、47.9%;净利润4181.76万元、-1.7亿元,同比减少33.91%、506.89%。

        以此来看,2022年和2023年,大烨智能已连续两年净利润亏损,亏损金额合计为3.15亿元。

        此外,大烨智能披露的2024年一季报显示,当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118.68%;净利润578.64万元,同比增长129.12%;扣非净利润亏损1835.24万元,同比增长4.08%。

        按照大烨智能所述,控股子公司苏州国宇计提商誉减值,船舶锦华01、锦华02的改造产生船舶折旧费,汇兑损失以及融资利息增加,均是公司连续两年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

        资料显示,大烨智能的海上新能源业务主要以船舶锦华01、锦华02为运营主体。由于2022年两艘船舶处于改造状态,自当年4月1日起产生折旧费用3294万元,对大烨智能的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不过,2023年7月,船舶锦华01、锦华02改造完成后已正式下水运营,并于山东威海国华半岛南U2场址海上风电项目开展两船改造后首个8.5MW风机的海上风电吊装作业。

        大烨智能称,通过国华半岛南U2场址海上风电项目,公司海上风电运营管理与吊装施工团队顺利度过磨合期,2023年共计完成25台远景8.5MW风机的吊装工作,顺利圆满完成国华半岛南U2场址海上风电项目吊装任务,2023年公司海工建设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778.51万元。

        子公司完成业绩承诺后“变脸”

        除了资产折旧费用之外,拖累大烨智能业绩的另一大重要因素就是商誉减值。

        资料显示,2019年12月,大烨智能作价3.09亿元,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苏州国宇70%股权。此次交易完成,2019年末大烨智能形成商誉1.55亿元。

        按照业绩承诺,2019年至2021年,苏州国宇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孰低)分别不低于4200万元、4800万元、5500万元,三年累计不低于1.45亿元。

        从完成情况来看,2019年至2021年苏州国宇累计实现扣非净利润1.47亿元,业绩承诺完成率为101.07%。

        然而,三年业绩承诺期刚满,苏州国宇的业绩就“变脸”了。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2年和2023年,苏州国宇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79.96万元、3269.77万元,净利润-1305.02万元、-480.47万元,两年累计亏损1785.49万元。

        2022年和2023年,大烨智能分别对苏州国宇商誉资产组集体商誉计提减值损失1.09亿元、4539.47万元,相应冲减公司各期净利润1.09亿元、4539.47万元。两期计提完毕,截至今年3月末,大烨智能的商誉已经归为0。

        值得一提的是,4月14日晚大烨智能同时披露,苏州国宇的其他三名自然人股东将采用非同比例减资方式对苏州国宇进行减资。本次减资完成后,苏州国宇注册资本从7000万元减少至4900万元,大烨智能持有苏州国宇的股权比例从70%上升至100%。

        对此,大烨智能表示,通过本次减资事项可以提高公司对苏州国宇的控制权,从而进一步提高决策效率,符合公司及苏州国宇整体战略发展规划,且通过本次减资事项,可以间接收回苏州国宇截至2021年年底的剩余应收账款,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

        此外,大烨智能还宣布,综合考虑当前资本市场政策变化、公司发展规划及市场融资环境等诸多因素,公司决定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

        此前在2023年2月末,大烨智能曾计划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9507.61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亿元,分别投入到储能产品(电池管理系统、混合储能电源模块及系统)生产线建设项目、一二次融合配电自动化产品产业化项目、小试车间升级改造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
2024-04-16 14:29: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87.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6/661e1b3b6d08d.png
青松股份产能过剩终止9亿项目 豪赌化妆品业务净利3年亏17亿/html/2024/04/162086.html

        放弃松节油深加工业务,押注化妆品业务,青松股份(300132.SZ)一场“豪赌”之下伤痕累累。

        4月12日,青松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终止148亩土地项目建设,该项目原计划建设与化妆品主业相关的大型产业园区,投资金额不低于9亿元。

        青松股份表示,2021年以来公司化妆品业务订单增长不及预期,产能利用率较低,短期大规模扩产需求放缓。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2月,青松股份以24.3亿元收购诺斯贝尔90%的股份,向化妆品领域转型,然而,诺斯贝尔对赌期过后,业绩持续下降。这也导致青松股份近三年净利润累计亏损超17亿元,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与2020年相比接近腰斩。

        148亩地建设投入约1335万

        4月12日,青松股份发布公告显示,受宏观经济、行业环境等因素影响,2021年以来公司化妆品业务订单增长不及预期,前期新增产能短期未能得到释放,导致公司化妆品ODM业务产能利用率较低,短期大规模扩产需求放缓。因此,公司董事会对诺斯贝尔148亩土地项目进行了充分讨论,认为在化妆品行业未全面复苏的背景下,终止项目建设,并与政府部门协商有偿收回土地使用权,有利于公司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减轻资金压力。

        回顾历史来看,2019年2月28日,青松股份以24.3亿元收购诺斯贝尔90%的股份。2020年,公司又追加4.3亿元,完成剩余股份的收购。

        诺斯贝尔专注于面膜、护肤品、湿巾和无纺布制品等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制造,是中国本土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化妆品生产企业之一,公司业务经营模式以ODM为主,为下游的品牌商提供从创意到产品、设计与制造等全案服务。

        交易时,诺斯贝尔承诺,2018年至2020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不低于7.28亿元。

        承诺期,诺斯贝尔业绩增长强劲,累计完成扣非归母净利润7.4亿元,实现了业绩承诺。

        青松股份2020年财报显示,化妆品代工业务已在整体营收中占比69%。可以说,化妆品业务已成为青松股份转型方向和真正主业。

        2021年7月,青松股份公告,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与中山市南头镇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书的议案》。为推动公司化妆品业务产业布局,实现发展战略目标,诺斯贝尔与中山市南头镇人民政府签署了《南头镇工业项目投资协议书》。

        投资协议书约定,中山市南头镇人民政府将位于南头镇一块总面积为98858.7平方米(折合148.288亩)的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通过公开出让以有偿、有期限的方式提供至诺斯贝尔参与竞拍,用于建设集生产车间、办公及研发大楼、智能仓储、员工生活中心于一体的大型产业园区。诺斯贝尔承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9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达到18亿元,年税收达到9000万元。

        2021年11月,诺斯贝尔通过公开挂牌出让系统竞得了上述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成交总价为1.14亿元。

        青松股份透露,截至2023年12月31日,148亩土地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并已完成12000平方米的基础桩工程,累计建设投入约1335万元。

        两年累计商誉减值13.66亿

        然而,青松股份准备在化妆品行业大展拳脚时,业绩陡然下降。

        2021年,青松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6.93亿元,同比下降4.44%;净利润亏损9.12亿元,同比下降297.85%。

        青松股份经营数据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诺斯贝尔在对赌期后业绩立刻“变脸”。

        2021年,诺斯贝尔实现营业收入25.09亿元,同比下降6.05%;营业利润-6632.05万元,同比下降119.89%;毛利率10.44%,同比下滑11.92%;实现归属于诺斯贝尔所有者权益的净利润为-5489.56万元。

        同时,青松股份对与诺斯贝尔相关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9.13亿元,拖累业绩。

        2022年末,青松股份完成松节油深加工业务剥离,主营业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化妆品制造、松节油深加工两大业务板块变成化妆品单一业务,公司的主要收入与利润集中于化妆品业务。

        而2022年,青松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9.17亿元,同比下降21.01%;净利润亏损7.42亿元,同比下降18.56%。

        其中,诺斯贝尔实现营业收入20.78亿元,同比下降17.17%;营业利润-2.76亿元,同比下降316.09%;毛利率4.39%,同比下降6.05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诺斯贝尔所有者权益的净利润为-2.3亿元。

        2022年9月末,青松股份再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4.53亿元。本次计提后,公司商誉账面价值为零,两年累计减值13.66亿元。

        青松股份表示,受宏观经济及行业环境等影响,面膜和护肤品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化妆品零售市场销售额由前期高增长转为负增长。报告期内海外市场对湿巾产品需求减弱,加上海运价格维持高位,导致湿巾出口订单大幅下滑,且部分湿巾生产后海外客户暂缓提货暂未确认收入。公司内外部多重短暂不利因素导致化妆品业务毛利率持续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2020年至2022年,青松股份面膜系列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1.03%、38.54%和32.14%,护肤品系列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6.30%、38.04%和28.34%,湿巾系列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3.46%、36.24%和18.69%。几大系列产品产能利用率均在下滑。

        甩掉商誉包袱后,青松股份依然没有实现盈利。

        近日,青松股份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预计为19亿元至20亿元,同比下降31.44%至34.87%;净利润预计亏损5000万元至6300万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4800万元至6100万元。

        青松股份表示,2023年以来,国内化妆品行业整体消费逐步恢复,但受宏观经济及行业环境等影响,公司部分客户的面膜和护肤品订单需求仍有待复苏,海外市场对湿巾产品需求进一步减弱,湿巾出口订单同比仍有较大幅度下滑。

        综合来看,青松股份近三年净利润累计亏损超17亿元,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与2020年相比接近腰斩。

]]>
2024-04-16 14:13: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86.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6/661e185fcc184.png
园林绿化业务拖累业绩 泉阳泉2023年陷入亏损/html/2024/04/162085.html

        4月15日,矿泉水生产企业吉林泉阳泉(7.190, -0.80, -10.01%)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泉阳泉”)发布2023年度业绩报告。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1.22亿元,同比减少11.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57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泉阳泉是以长白山(19.840, -2.19, -9.94%)天然饮用矿泉水的生产、销售,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养护及智能环保家居为一体的综合型上市公司。公司目前拥有吉林森工集团泉阳泉饮品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园区园林”)、北京霍尔茨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等各专业分子公司,分布在吉林、江苏、北京等地。

        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中,矿泉水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11.66%,占营业收入的71.28%;门业产品收入2.42亿元,同比下降20.24%,占营业收入的21.57%;绿化工程收入0.59亿元,同比下降74.73%,占营业收入的5.30%。

        在矿泉水主业方面,2023年,公司矿泉水生产量为104.04万吨,同比增长26.51%;销售量100.21万吨,同比增长13.6%。矿泉水业务的毛利率为39.47%。

        谈及泉阳泉矿泉水主业的未来发展,中国食品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矿泉水对水源地要求很高,一般是以本地的水源地为主导的区域性品牌。而泉阳泉作为地方性的中小型企业,很难在全国市场做大,且由于其矿泉水业务线单一,不足以支撑未来的全渠道发展。”

        而从市场竞争格局的视角来看,天然矿泉水所属的“酒、饮料和精制茶”这一消费领域,因其高消费频度、强用户黏性以及稳定的消费习惯,使得不同品牌和企业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固的消费群体界限。因此,保持良性竞争局面成了各企业竞争博弈中的最优策略。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泉阳泉在2023年之所以会出现业绩亏损,主要是受到了全资子公司园区园林的拖累。

        今年1月份,泉阳泉曾在2023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中表示,受园林行业整体下行影响,公司全资子公司园区园林,去年园林绿化项目订单量较前期大幅减少,导致经营利润大幅下降,同时,由于工程项目回款较低,公司2023年计提合同资产、应收账款减值损失约1.37亿元。因园区园林公司业绩大幅下滑,预计2023年将发生商誉减值3.69亿元。

        对于营业收入变动原因,泉阳泉在年报中表示:“主要是本期园林绿化行业整体处于下行趋势,受到融资环境趋紧,市场因供需变化项目立项减少等因素叠加影响,园区园林项目订单量较前期大幅减少所致。”

        “园林绿化企业普遍呈现出区域性特色。该行业产业链涵盖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及园林养护等多个专业领域,形成了细致而专业的分工体系。”一位不愿具名的建筑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行业的集中度正逐渐提高,竞争已不再是单一维度的较量,而是转向以设计能力、服务水平、技术实力、品牌形象等多因素共同构成的综合实力的较量。同时,传统的园林企业也在逐步向智能化园林转型,也将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

        尽管园林绿化业务去年给泉阳泉带来了亏损,但公司依然对园区园林所处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泉阳泉在年报中表示,近年来,园林行业正经历过渡性调整期,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形势较为困难。随着国内大循环体系建设,扩大内需、加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投资势在必行,全国生态文明、生态园林城市、公园城市、森林城市、美丽乡村等不同形态的城乡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仍将是主旋律,未来行业仍有可能恢复向好。

]]>
2024-04-16 13:46: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85.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6/661e142a375cb.jpg
时创能源:去年四季度利润同比下降86%,股价破发超过两成/html/2024/04/162080.html

        来源:面包财经

        近日,时创能源(13.060,-1.03,-7.31%)披露了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17.31亿元,同比下降27.74%;实现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下降39.66%。第四季度,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44.86%、86.67%。

        2024年4月12日,时创能源收盘价为14.69元/股,较发行价下跌超过20%。

2023年营收、利润双降

        时创能源是一家光伏新技术平台型供应商,主要业务包括光伏湿制程辅助品、光伏设备和光伏电池三大板块。

        根据时创能源近日披露的2023年财报,时创能源2023年实现营收17.31亿元,同比下降27.74%;实现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下降39.66%。

        公司表示,2023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呈波动下行态势,第四季度电池片价格快速下跌,受此影响,公司电池价格也随之下降,销售收入减少。

        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44.86%、86.67%。

        截至2023年末,公司账上货币资金10.68亿元,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金额分别为2.35亿元、0.8亿元。

上市不足1年,股价破发超两成

        时创能源在2023年6月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净额约7亿元。截至2023年末,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约5.08亿元。

        根据2023年年报,时创能源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45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约1800万元(含税),占2023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0.18%。

        时创能源IPO发行价为19.2元/股。上市首日,公司股价最高达到33.5元/股,随后公司股价波动下滑。

        2024年4月12日,时创能源收盘价为14.69元/股,较发行价下跌超过20%。

]]>
2024-04-16 10:36: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80.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6/661de47ac184c.jpg
三清互联上千万的感谢费:前核心团队成员涉嫌犯罪,应收账款偏高/html/2024/04/162079.html

        《港湾商业观察》乐沛淇

        2024年3月31日,北京三清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清互联)更新了招股书,冲刺深市创业板,保荐机构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9月,三清互联递表深市创业板,一个月后,深交所向三清互联发出首轮问询,截至目前还未回复。

        三清互联主要从事电力物联网感知层终端及成套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DTU、FTU、台区智能融合终端、故障指示器、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一二次融合成套环网箱和其他低压电气设备等。

        01

        应收账款偏高,销售费用弱于同行

        2021年-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87亿元、5.78亿元和7.0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30%,净利润分别为5246.70万元、5430.74万元和1.04亿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6.11%、27.05%和31.73%。

        招股书显示,根据公司2023年末在手订单情况,2024年全年预计实现收入较2023年增长约25%-30%。

        报告期各期末,三清互联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2.93亿元、3.38亿元和4.24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23%、58.53%和60.18%,占同期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4.08%、37.84%和35.46%,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总资产的比例较高。

        三清互联表示,应收账款规模较大的原因主要有公司所处行业结算方式的影响和受客户内部审批流程和资金周转等因素的影响。

        “未来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应收账款可能将进一步增加,若公司催收不力或因客户出现财务状况问题导致无法付款等情况,公司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等产生不利影响。”三清互联提示。

        应收账款上涨的同时,公司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均不敌同行。

        报告期内,三清互联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273.92万元、3110.11万和4757.57万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4.67%、5.38%和6.75%,研发费用分别为2131.04万元、2228.11万元和2856.45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38%、3.85%和4.06%,除2023年同行业可比公司数据未披露外,2021年度、2022年度,公司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均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三清互联在招股书中表示,销售费用整体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销售费用主要包括职工薪酬、差旅交通费、业务招待费和投标费用等,上述四项合计占销售费用总额比例分别为76.28%、76.53%和81.81%。2023年随着人员流动恢复正常,业务招待费、差旅交通费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公司将在现有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上,继续以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提升公司在智能电力设备制造方面的创新能力。”公司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表示。

        偿债能力方面,报告期各期末,三清互联的母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7.17%、43.64%和46.92%,除2023年同行业可比公司数据未披露外,2021年度、2022年度,公司的母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的33.95%和38.78%。

        公司表示,由于各公司情况有所不同,同行业上市公司母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有一定差别,公司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处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资产负债率将有所降低,公司偿债能力将增强。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港湾商业观察》表示,从风险角度来看,高资产负债率意味着公司在面临市场波动或经营困难时,偿债能力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此外,如果公司的主要资产是固定资产或者存在较大的无形资产,那么在紧急情况下变现能力可能较弱,进一步增加了偿债风险。

        “从偿债能力改善的角度来看,公司提到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位后,资产负债率将有所降低,偿债能力将增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公司正在采取措施改善财务状况。然而,投资者仍需关注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以确保偿债能力的持续改善。”

        02

        曾签署多项对赌协议,商誉不低

        值得关注的是,三清互联曾签署过对赌协议。

        公司历史上涉及对赌协议的直接股东主要包括财通创新、海宁泛半导体、合肥兴邦等共20个投资人与机构。此外,2020年3月和8月,公司曾分别签署与间接股东的对赌协议。

        三清互联表示,报告期末,实际控制人、三清互联与曾签署对赌协议的直接股东及间接股东均已签署《特殊条款终止协议》,各方一致同意,自深交所受理公司上市申报材料之日或公司辅导验收前一日等,相关特殊条款自动终止。

        此外,三清互联的商誉方面也值得关注。

        报告期内,三清互联的商誉占同期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7.19%、6.91%及5.17%。

        2020年11月19日,三清互联与上海缘实、上海丝格、上海豪旋、李付天签署《关于可若瑞娜电气有限公司之股权收购协议》,约定三清互联以现金8000万元为对价购买可若瑞娜80%股权。收购基准日,可若瑞娜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817.64万元,其与收购对价的差额形成了商誉6182.36万元。

        具体来看,此次交易的利润承诺期为2020年-2022年;交易对方、丙方(李付天)承诺,标的公司2020年承诺净利润不低于670万元、2021年承诺净利润不低于1485万元、2022年承诺净利润不低于1565万元。

        此次交易的利润承诺期内,可若瑞娜的净利润分别为718.19万元、1521.64万元、1599.90万元,虽完成业绩承诺,但并不亮眼。2023年承诺期已过,可若瑞娜的净利润为1675.01万元。

        “如果未来可若瑞娜自身经营发生较大变化,或未来宏观经济、政治环境、市场条件、产业政策或其他不可抗力等外部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使公司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三清互联提示。

        03

        感谢费超千万,前核心团队成员涉嫌犯罪

        招股书显示,魏文辉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之初,朱小明先后帮助魏文辉控制的合伙企业引入投资人并个人进行投资、提供融资担保、为公司引入股东等。为了酬谢朱小明,魏文辉与朱小明协商一致后,魏文辉决定通过代持方式赠与朱小明部分财产份额,即瑞和晟辉12.5%财产份额(间接对应三清互联75万元注册资本)。

        具体来看,2017年3月,朱小明、魏文辉签署《财产份额转让及代持协议》,约定魏文辉将瑞和晟辉8.3333%财产份额(间接对应公司50.00万元注册资本)转让给朱小明,该部分财产份额由魏文辉代为持有。2018年1月,朱小明、魏文辉签署《财产份额转让及代持协议(二)》,约定魏文辉将瑞和晟辉4.1667%财产份额(间接对应公司25.00万元注册资本)转让给朱小明,该部分财产份额由魏文辉代为持有。

        2019年10月,公司内部调整股权架构,瑞和晟辉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平价转让,2020年4月和8月,魏文辉出资1275万元回购。也就是说,朱小明收到了高达1275万元的酬谢,这样的酬谢金额的合理性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问题之一。

        柏文喜表示,从合理性角度来看,酬谢金额应当与朱小明对公司所做出的贡献相匹配。如果朱小明的贡献对于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且其个人投资、融资担保等行为对公司带来了显著的利益,那么高额的酬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然而,这种高额酬谢也可能引发其他股东或投资者的质疑,尤其是当酬谢金额远高于市场常规水平时。

        “从常见性角度来看,股权代持和高额酬谢并不是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公开市场上,公司应当遵循透明公正的原则,确保所有股东的利益得到平等考虑。因此,此类行为应当谨慎进行,并充分披露相关信息,接受市场和监管机构的监督。”

        三清互联的内控方面也引发外部瞩目。

        2022年11月3日,北京市统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因公司2021年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本年指标上报数与检查数差错率19.99%、2021年资产减值损失本年指标差错率100%,构成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因此北京市统计局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并责令改正。

        此外,三清互联的子公司可若瑞娜在收购完成前的2017年度和2018年度内因他人为其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构成偷税行为被国家税务总局温州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处罚,对于涉及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处一倍罚款。

        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张锋因涉嫌刑事犯罪被采取刑事措施,已于2021年7月6日卸任公司董事,关联关系终止。2022年11月,为清理股权代持,魏文辉向张月(张锋女儿)无偿转让其所持有的上海卓蓝(曾用名“顺之成”)11.8999%财产份额。

        募资方面,公司拟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不超过2734.61万股,拟募资3.40亿元,其中1.97亿元用于智能电力设备扩产项目,4214.98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
2024-04-16 10:34: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79.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6/661de3fb1fb01.jpg
广誉远财务造假被罚:保荐人长江证券保荐是否该被追责?/html/2024/04/162078.html

        来源:面包财经

        编者按: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监管。构建资本市场防假打假综合惩防体系,严肃整治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近日,广誉远(23.450,-0.39,-1.64%)(维权)收到山西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市场禁入决定书》。根据公告,广誉远2016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广誉远2015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保荐机构为长江证券(5.370,-0.05,-0.92%)承销保荐有限公司,持续督导期限至2016年12月31日止。

        督导阶段项目出现问题,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是否做到了勤勉尽责?

广誉远:连续多年财务造假

        近日,广誉远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山西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市场禁入决定书》。

        此前于2023年12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广誉远立案。

        经查明,广誉远股份2016年至2021年年报“买断式销售”模式披露不真实,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同时,对销售费用处理不正确,部分销售费用存在归属期间不准确或会计处理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情形。上述情况导致广誉远股份2016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具体来看,综合考虑相关减值的影响,广誉远2016年虚增利润43,828,310.59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3.39%;2017年虚增利润201,467,835.02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66.18%;2018年虚增利润334,429,315.63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73.95%;2019年虚增利润73,380,326.70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46.45%;2020年虚增利润21,062,335.98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120.29%;2021年虚减利润270,314,078.83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76.66%;2022年虚减利润154,849,788.28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36.87%;2023年虚减利润44,084,687.30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69.86%。

长江保荐是否尽责?

        公开信息显示,广誉远于1996年上市,主营业务为精品中药、传统中药及养生酒的生产和销售。

        根据信披资料,广誉远2015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保荐机构为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保荐”),持续督导期限至2016年12月31日止。

        值得关注的是,在公司2016年年报出现虚假记载的情况下,长江保荐于2017年3月出具的非公开发行股票之持续督导工作总结报告显示:“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信息披露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的情形。”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督导工作指引》指出:“ 保荐人应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有充分理由确信上市公司向本所提交的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督导阶段项目出现问题,长江保荐的风控合规团队是否做到了勤勉尽责,公司内控是否合规?董事长、总经理、合规负责人等高管该如何堵住风控漏洞?

]]>
2024-04-16 10:32: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78.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6/661de38ecbe0f.jpg
因操纵证券市场 尚纬股份51岁董事长被判刑、并处罚金七百万元!/html/2024/04/162067.html

   因操纵证券市场,51岁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入刑! 

  4月15日盘后,尚纬股份发布公告称,因犯操纵证券市场罪,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广胜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七百万元。 

  时任董事会秘书姜向东也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同时,尚纬股份公告称,因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广胜暂时不能正常履职,经公司半数以上董事推举,在李广胜无法履职期间,由公司董事黄金喜代行董事长职务,由公司副总经理盛业武代行总经理职务。 

兄弟俩纷纷入狱

  公开信息显示,李广胜现年51岁,系尚纬股份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和非独立董事。截至2023年9月30日,李广胜直接持有尚纬股份8772.1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4.11%,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大股东为李广元,持股比例为22.44%。根据尚纬股份早年披露的公告,2016年6月,因犯单位行贿罪、行贿罪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数罪并罚,李广元被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李广胜与李广元为兄弟关系。 

50岁董秘被判缓刑

  与现任实控人李广胜一起被判的还有时任董事会秘书姜向东。公告显示,姜向东也因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姜向东,1974年出生,曾任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IT 系统管理部门主管,后来加入公司任信息电子管理部部长。据了解,姜向东从2008年就开始担任公司董秘,2012年帮助公司完成主板上市,一直到2022年6月1日,姜向东突然因个人原因辞职。 

  随后,尚纬股份于2022年6月6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广胜家属的通知,李广胜因涉嫌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被湖州市公安局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控股股东或变更

  3月29日,尚纬股份披露,国元证券就公司股东股票质押融资违约提起诉讼并提示后续存在股份违约处置风险。 

  公告称,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就公司股东李广元质押融资合约违约事项向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尚纬股份公告显示,针对李广元部分股份质押已到期未能按时归还债务而构成业务违约的事项,现已确定由四川发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乐山国有资产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乐山高新创新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都祖境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成乐聚力三期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成都)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企业拟收购李广元的所有债权并进行债权清收处置。 

  目前,上述合伙企业已完成设立,正在与国元证券沟通,推进方案有关的债权转让协议等相关事宜。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系统查询结果,李广元质押在国元证券的公司股票数量为5520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41.43%,占公司总股本的8.88%。债权重组方中,乐山高新创新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尚纬股份的第三大股东,持股10.98%。 

  值得注意的是,尚纬股份曾于2023年4月4日披露《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被动减持部分股份的预披露公告》称,公司股东李广元持有的公司股票作为担保品的股票质押业务根据协议约定将被国元证券进行强制处置程序。彼时股价尚在6元/股左右,今天,尚纬股份盘中一度触及跌停,截止收盘,报收4.3元/股。 

  随着尚纬股份股价再次跌破股份质押的预警线,加上两位实控人都深陷囹圄,控股股东是否会发生变更,接盘方会是谁,一切都尚未可知。

]]>
2024-04-16 09:34: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67.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6/661dd6d41b124.png
算力牛股业绩大变脸 鸿博股份遭监管轮番警示!/html/2024/04/162066.html

    一夜之间,警示函、关注函,相继袭来! 

  4月15日晚间,鸿博股份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福建证监局下发的《关于对鸿博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简称《决定书》)。 

  随即,深交所下发关注函称,鸿博股份的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较原业绩预告存在重大差异,并且盈亏性质发生变化,涉嫌违反《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8月修订)》的相关规定,深交所后续将对鸿博股份及相关当事人启动纪律处分程序。 

  记者注意到,鸿博股份2023年业绩预告“变脸”,与其近年来开展的AI业务有关。此前,公司借此成为2023年A股的热门“算力牛股”,但是其AI业务近期被审计机构质疑。 

  如今看来,鸿博股份颇有些“成也AI,败也AI”的意味。 

  业绩预告“变脸”被警示

  《决定书》显示,经查,鸿博股份于2024年1月11日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盈利3740万元至5610万元,扣非后净利润盈利2840万元至4260万元。 

  2024年2月27日,鸿博股份在股价异动公告称:“经核查,公司已披露的业绩预告不存在应修正情况。” 

  2024年4月12日晚间,鸿博股份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显示,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更正为亏损5000万元至5800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6500万元至7500万元。 

图为:鸿博股份修正2023年度业绩预告 

  福建证监局认为,鸿博股份的上述情形,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82 号,简称《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 

  根据《管理办法》第五十一条第三款,鸿博股份时任董事长倪辉、财务总监浦威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对上述问题负有主要责任。 

  福建证监局根据《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第三项的规定,决定对鸿博股份及倪辉、浦威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成败均来自AI业务

  鸿博股份业绩预告“变脸”,主要与其AI业务有关。 

  2023年,鸿博股份全资子公司北京英博数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英博数科”)与北京京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京能”)开展合作,涉及智算中心建设设备采购。 

  此前,鸿博股份在业绩预告中表示,公司预计2023年扭亏为盈、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主要是自2022年起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开拓人工智能领域业务。 

  特别是在2023年,英博数科围绕AGI全栈生态服务平台的市场定位,把握行业先发优势,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取得了优异成绩。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针对上述合作项目,鸿博股份已收到北京京能支付的首笔合同款。鸿博股份公告称,公司已交付了部分设备,并取得阶段性设备验收确认单。 

  不过,鸿博股份的2023年审计机构上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简称“上会所”)认为,公司应在相关项目的所有设备交付,并完成最终部署后方可确认收入,相关收入在营业收入中予以扣除。 

  至此,鸿博股份此前寄予厚望的AI业务,反倒令其业绩预告“变脸”。 

  鸿博股份此前主营彩票、安全印务和包装等业务,因搭上AI风口且相关合作涉及英伟达,2023年成为资本市场上的热门“算力大黑马”。 

  2023年8月22日,鸿博股份收盘价45.29元/股,创历史新高。以前复权价计算,公司当日的收盘价相较2022年5月6日收盘价4.51元/股,涨幅855.49%。 

  截至2024年4月12日,鸿博股份收盘价为22.13元/股,市值约110亿元。在发布上述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后,鸿博股份于2024年4月15日开盘一字跌停,总市值跌破100亿元。 

  此前已收警示函

  基于财务错误收到警示函,鸿博股份不是第一次。 

  2023年11月17日,福建证监局对鸿博股份及相关责任人员,采取了出具警示函措施,主要是鸿博股份存在三项问题:对外投资事项列报错误、将业务相关违约金错误计入营业收入、错误适用总额法确认印刷业务收入。 

  其中,鸿博股份将业务相关违约金错误计入营业收入。2021年9月至12月,鸿博股份子公司鸿博昊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昊天科技”)与客户签订了一批图书印刷合同,其后因客户原因部分印刷合同未能实施,按照原合同约定客户需支付违约金。 

  2022年5月,双方签订补充协议约定违约金金额110.88万元。昊天科技错误将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的该违约金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导致鸿博股份虚增主营业务收入98.13万元。 

  福建证监局认为,鸿博股份的以上情况,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条,《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二条的规定,违反了《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 

  福建证监局根据《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决定对鸿博股份及时任董事长毛伟、总经理黎红雷、财务总监浦威,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彼时,福建证监局要求,鸿博股份及上述人员应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学习,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并在收到本决定书后30日内向福建证监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
2024-04-16 09:31: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66.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6/661dd5821d413.jpg
*ST长方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html/2024/04/162063.html

        中国网财经4月15日讯 日前,*ST长方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编号:证监立案字0072024 16号),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需要指出的是,*ST长方控股子公司康铭盛因涉嫌拒绝、阻碍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权而被证监会立案尚未有调查结果。截至目前,公司进行了因子公司康铭盛产生的会计差错更正工作。

        *ST长方表示,目前,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2023年报审计工作正按计划顺利进行。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与康铭盛积极配合证监会的相关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
2024-04-15 15:51: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63.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5/661cdd1c6c961.png
中核钛白王泽龙被立案或涉6亿融券 行业景气度低净利两连降瑞银退出/html/2024/04/162059.html

        入主5年,28岁的王泽龙被监管盯上了。

        4月12日晚间,中核钛白(002145.SZ)发布公告,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泽龙通知,获悉其于当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信息披露违法等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

        2023年2月8日,中核钛白实施定增,募资约52.88亿元。本次定增,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出资约5.47亿元参与定增。

        同在4月12日晚,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均发布公告,均因在相关主体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2023年2月17日,中核钛白融券余额突然猛增超过6亿元,直到当年9月22日才回归正常。这期间,公司股价不断下跌。

        2019年,时年23岁的王泽龙通过受让股权取得中核钛白控制权,通过包揽16亿元定增巩固控制权。

        2022年以来,受主要产品钛白粉价格下跌等多重因素影响,中核钛白经营业绩连续大幅下滑。

        王泽龙及两大头部券商被立案

        监管再加码。最新规定为,证监会再次强调严防利用融券、转融通绕道减持。明确大股东、董监高不得融券卖出公司股份,不得开展以公司股份为标的物的衍生品交易;限售股不得通过转融通出借,限售股股东不得融券卖出公司股份;股东在获得限售股前,应了结公司股份融券合约。

        中核钛白可能是新规之下第一家被调查的公司。

        4月12日晚间,中核钛白发布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泽龙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原因是,涉嫌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 2023 年非公开发行股票、信息披露违法等违法违规行为。公司确认,本次立案调查事项系针对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调查。

        当晚,中信证券及全资孙公司中信中证资本、海通证券均发布公告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与中核钛白公告提及的原因略有不同的是,此三者被立案,原因是在相关主体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华原钛白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

        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与王泽龙的交集,是2023年2月,中核钛白实施定增,募资52.88亿元。本次定增,中信证券是保荐机构和联席承销商,充当的是直接融资“服务商”、资本市场“看门人”角色。海通证券则是本次定增的发行对象,认购资金5.47亿元。

        根据中核钛白2023年2月23日披露信息,共向16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8.93亿股,发行价格为5.92元/股,募集资金总额52.88亿元,募集资金净额52.49亿元。除了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光大证券、国泰君安等也参与了认购。

        那么,王泽龙、中信证券及中信中证资本、海通证券均涉嫌违法违规,问题出在哪儿?

        其实,早在2023年9月,市场就对中核钛白的操作提出质疑。当时,金帝股份上市首日,高管与核心员工参与IPO战略配售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在上市首日出借其获配证券,引发市场关注。知名学者刘姝威也对此提出质疑。随后,有投资者曝出中核钛白的异常。

        当时,有投资者质疑称,中核钛白低价定增,业绩利空,融券卖出激增,股价跌幅较大后,融券买回。这不是故意做空通过融券套利?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2023年1月至2月3日,中核钛白融券余额最高也仅504.35万元,2月10日,融券余额为1036.48万元。而到2月17日,融券余额激增至6.24亿元,此后,持续保持在6亿元左右的高位。直到当年9月15日,融券余额降至3.41亿元,9月22日降至1453.12万元。此后,融券余额均在千万元级。

        在这期间,中核钛白的每股股价从8元左右跌至5元左右。

        行业低景气净利连降

        证监会对保荐机构及公司实控人立案调查,是否对中核钛白产生不利影响,暂时难以判断,目前,公司经营承受着较大压力。

        在资本市场,王泽龙属于较为神秘的实控人。

        1996年出生,23岁时,王泽龙出资16.36亿元购买中核钛白原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李建锋所持有的4.31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7.05%。

        2020年,王泽龙出资16亿元,包揽中核钛白定增,其持股比升至43.48%。

        在入主中核钛白之时,王泽龙同步减持另一家钛白粉龙头龙佰集团股份。

        2016年9月,龙佰集团定增,王泽龙借此出现在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中,以持股1.88亿股股份位列第四大股东。

        这一年,王泽龙仅仅20岁。

        入主中核钛白后,中核钛白的经营业绩较为稳定。2019年至2021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3.77亿元、37.16亿元、53.74亿元,同比增长9.33%、10.03%、44.6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分别为4.31亿元、4.75亿元、12.17亿元,同比增长6.92%、10.27%、156.03%。

        2022年,中核钛白实现的营业收入为54.81亿元,创新高,但当年的净利润为6.43亿元,同比下降47.14%。

        在当年年度报告中,中核钛白表示,公司已形成近 40 万吨的金红石型钛白粉年生产能力,产能位列国内第二、全球第六。在完成公司 2021 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之“循环化钛白粉深加工”募投项目建设后,公司将具备近 70 万吨的金红石型钛白粉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硫酸法工艺钛白粉生产商之一。

        截至目前,中核钛白尚未披露2023年度报告,也未发布业绩预告、快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35.94亿元,同比下降12.04%;净利润为3.34亿元,同比下降45.83%。

        中核钛白表示,自2022年三季度起,公司现有主营产品金红石型钛白粉市场受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新增产能逐步释放、部分下游行业需求疲软等因素的影响,呈现 “整体供需偏弱、价格阶段下滑”的业态并延续至今,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下降。

        此外,2023年3月,公司全资子公司(现有主营产品主要生产基地)因意外事件停产,导致主营产品产量下降,综合成本上升。公司持续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新客户,强化与中大型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以确保扩产后的产销平衡,产品销售价格受到阶段性影响。

        同行业公司龙佰集团的净利润也在下降,但降幅明显低于中核钛白。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核钛白股价也处于相对低位,2023年四季度,基金公司纷纷增持。不过,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在2023年三季度减持退出。

]]>
2024-04-15 15:17: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59.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5/661cd5ba83e4b.png
大参林行贿被罚400万柯金龙获刑 近19亿定增告吹毛利率降至37%/html/2024/04/162058.html

        中国证券业协会拟从重采取自律措施,对行贿行为“零容忍”。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拟对《中国证券业协会自律措施实施办法》部分条款进行修改,以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决策部署,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惩治资本市场行贿行为。

        近期,大参林、华宇软件等因单位行贿遭到处罚,从而成为资本市场的反面典型。

        在商业战场上跑马圈地,在资本市场上钓名欺世,这是大参林(603233.SH)现状。

        4月12日晚间,大参林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收到《刑事判决书》,旗下茂名大参林连锁药店有限公司(简称“茂名子公司”)犯单位行贿罪,被判处罚金400万元;公司实际控制人柯金龙犯单位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茂名子公司于2023年8月18日收到茂名市监察委员会下发的《立案通知书》,但直到半年后,也就是2024年3月2日大参林才披露,涉嫌信披违规。

        作为国内领先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之一,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大参林拥有门店12993家。

        在急速扩张之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大参林毛利率不断下滑至37.05%。

        近日,大参林终止了拟定增18.97亿元(原拟募资30.25亿元)的计划。

        柯金龙因行贿被判三年半

        4月12日晚间,大参林发布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人民法院下发的《刑事判决书》。

        《刑事判决书》显示,被告单位茂名子公司犯单位行贿罪,判处罚金人民币400万元;被告人柯金龙犯单位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

        大参林表示,截止到公告披露日,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该诉讼涉及茂名子公司历史的批发业务,业务收入规模占比较低,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在连锁药店零售业务。柯金龙本人目前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不参与公司任何的经营管理事务,本次柯金龙涉及诉讼的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运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大参林还表示,本次诉讼的一审判决结果对公司损益影响较小,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运营,但鉴于本诉讼判决尚未生效,公司暂时无法准确判断具体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3月2日,大参林公告称,茂名子公司于2023年11月23日收到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人民检察院《起诉书》。原告为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人民检察院,被告单位为茂名大参林连锁药房有限公司,被告人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柯金龙;诉讼机构为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人民法院,诉讼机构所在地为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

        大参林补充公告显示,茂名子公司于2023年8月18日收到茂名市监察委员会下发的《立案通知书》(2023年8月11日印),对茂名子公司进行立案调查;于2023年8月24日收到茂名市公安局电白分局下发的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柯金龙刑事拘留的《拘留通知书》(2023年8月21日印),其本人于即日起受到刑事拘留处置;于2023年11月23日收到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人民检察院《起诉书》(2023年10月12日印),以涉嫌单位行贿罪依法提起公诉;根据《起诉书》,柯金龙于2023年7月14日被留置。

        然而,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大参林对上述情况均未予以公告。

        大参林表示,在此过程中,公司错误地认为该事项对公司生产经营暂未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因案件还在审理过程中尚未判决,公司对于相关信息披露要求把握不准确,未及时进行公告,公司就本次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表示真诚的歉意。

        4月9日,大参林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对公司董事长柯云峰、总经理柯国强、董事会秘书梁润世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

        门店近1.3万家毛利率下降

        大参林是国内领先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之一,主要从事中西成药、参茸滋补药材及中药饮片、保健品、医疗器械及其他商品的连锁零售业务。目前,大参林实际控制人为柯云峰、柯康保、柯金龙,三人系兄弟关系。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大参林连锁门店数量分别为6020家、8193家和10045家,年均以2000家的速度向前递进,并且迈入“万店时代”。

        2023年第三季度经营数据的公告显示,截至当年三季度末,大参林拥有门店12993家(含加盟店3688家),总经营面积80.95万平方米(不含加盟店面积),2023年1—9月,公司净增门店2948家,其中新开门店1019家,收购门店427家,加盟店1681家,关闭门店179家。

        业绩方面,2019年至2022年,大参林营业收入分别为111.41亿元、145.83亿元、167.59亿元、212.4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03亿元、10.62亿元、7.91亿元、10.36亿元。

        2023年前三季度,大参林营业收入达177.23亿元,同比增长19.61%,全年有望达到250亿元;净利润11.74亿元,同比增长27.20%。

        然而,在急速扩张之下,大参林资产负债率也不断走高,2019年至2022年分别为50.05%、54.81%、65.76%、67.06%。

        2023年三季度末,大参林资产负债率达63.28%,依然维持较高水平。

        同时,大参林毛利率不断下滑,2019年至2022年分别为39.48%、38.47%、38.15%、37.80%。2023年三季度末,大参林毛利率又降至37.05%。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月,大参林披露《关于终止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的议案》。

        2023年1月,大参林公告称,拟募集资金不超过30.25亿元,其中16.38亿元用于医药连锁门店建设项目,开设3600家医药连锁门店。

        2023年12月,大参林公告称,将募集资金金额由30.25亿元调整至18.97亿元。

        对于撤回定增,大参林表示,经综合考虑市场环境情况并结合公司发展规划等诸多因素,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分析与论证,公司决定终止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

]]>
2024-04-15 15:13: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58.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5/661cd473293b1.png
违规!华西证券遭暂停保荐业务资格6个月 投行业务收入缩水之后又遇挫/html/2024/04/162055.html

        又一券商因投行保荐业务违规被“点名”。4月12日,华西证券发布公告表示,因非公开发行股票保荐项目的执业过程中存在尽职调查工作涉嫌未勤勉尽责被监管暂停保荐业务资格6个月。从业绩来看,华西证券当前尚未发布2023年年报,不过其归母净利润在2020年后已连续两年下滑。聚焦投行业务,2022年,华西证券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较2021年数据腰斩。此次遭暂停保荐业务资格半年,也是华西证券投行业务收入缩水后再遇挫。而在2023年末,华西证券也迎来董事会换届,新董事长能否带领华西证券开启新篇章仍是未知。有业内人士表示,华西证券面临的挑战包括短期监管“点名”影响、中期内控合规性问题整改以及长期盈利能力提升,华西证券还应在保证合规的基础上,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投行业务违规屡被监管“关注”

        华西证券这一业务资格遭暂停长达半年。4月12日,华西证券发布公告表示,近期收到中国证监会江苏证监局《关于对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暂停保荐业务资格监管措施事先告知书》。据悉,华西证券涉嫌在金通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非公开发行股票保荐项目的执业过程中存在尽职调查工作涉嫌未勤勉尽责,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上市保荐书存在不实记载;持续督导阶段出具的相关报告涉嫌存在不实记载;持续督导现场检查工作涉嫌执行不到位的违规行为。根据相关规定,江苏证监局拟对华西证券采取暂停保荐业务资格6个月的监管措施。

        同时,华西证券表示,江苏证监局拟对上述保荐项目保荐代表人刘静芳、张然采取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的监管措施,自监管措施决定作出之日起两年内不得担任证券公司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相关职务或者实际履行上述职务;此外,相关保荐项目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郑义、陈庆龄也被监管出具警示函。

        事实上,这并非华西证券年内首次因投行业务问题遭监管“点名”。1月17日,华西证券曾被上交所指出在投行业务管理制度与内控机制方面,存在未制定及时掌握公司债券项目情况和业务人员执业活动的项目管理制度;立项管理方面,个别不符合公司制度规定立项标准的项目通过立项等问题。

        彼时,上交所对华西证券予以书面警示,要求其完善并有效落实对公司债券承接、申报、发行、存续期管理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自查并按要求完成整改。

        若拉长时间来看,2023年9月,华西证券也因存在内控独立性不足,质控部门分管高管担任IPO项目保荐代表人并参与质控审批,部分投行项目聘请第三方未严格履行合规审查等问题,被中国证监会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同时,杜国文作为华西证券分管投行业务高管、且作为质控部门分管高管担任IPO项目保荐代表人并参与质控审批,以及孙兆明作为时任质控部门负责人,均被中国证监会出具警示函。

        在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看来,多次受到监管“点名”,可能会削弱市场对华西证券专业能力、合规风控水平的信任,影响其在客户和潜在项目方中的形象,导致市场份额下滑、竞争地位减弱。同时,也可能导致华西证券正在推进的保荐项目更换保荐机构,已签署意向或正处于洽谈阶段的项目也可能因此而转向其他券商。这不仅会造成华西证券短期内业务机会的丧失,还可能导致长期客户关系的破坏和潜在项目储备的减少。

        归母净利润已连续两年下滑

        公司官网显示,华西证券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四川省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7月,正式更名为华西证券,注册资本26.25亿元,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其第一大股东。2018年2月,华西证券在深交所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

        截至当前,华西证券尚未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前三季度,华西证券实现营收25.89亿元,同比增长2.07%;归母净利润3.73亿元,同比增长3.79%。不过,若仅从三季度单季看,其营业收入则为5.67亿元,同比减少27.84%,归母净利润则亏损达1.51亿元。

        回顾近五年业绩,2018年、2019年华西证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5亿元、14.32亿元,在2020年达到19亿元后,华西证券归母净利润开始逐年下滑,2021年、2022年相关数据分别为16.32亿元、4.22亿元。

        聚焦投行业务,2023年前三季度,华西证券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1.31亿元,同比2022年同期的1.72亿元数据已下滑23.84%。若从完整年度数据看,2022年度,其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2.18亿元,较2021年的4.57亿元腰斩,同比下滑52.18%。

        针对被暂停保荐业务资格6个月对公司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暂停相关业务资格6个月会否进一步加剧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的下滑情况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华西证券,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华西证券在4月12日发布的公告中表示,据初步统计,公司2023年与保荐业务资格相关的业务收入约为0.35亿元,准确数据以后续公告的公司年度报告为准。该事件对华西证券2024年及以后年份经营产生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在余丰慧看来,保荐业务资格被暂停期间,华西证券投行业务团队的工作重心可能转向整改与合规建设,而人力资源调配、团队士气及稳定性等方面都将面临挑战。同时,公司需要投入资源应对监管要求,进行内部整改,或将进一步增加成本压力。

        新高管团队任重道远

        值得一提的是,华西证券高管团队也在近年轮换。3月16日,华西证券发布公告表示,副总经理黄明因个人工作原因辞任。而在2023年末,华西证券也刚迎来董事会换届。2023年12月29日,华西证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已完成董事会、监事会的换届选举,选举周毅担任董事长。

        公开简历显示,周毅曾任泸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等;2021年12月—2023年7月,任泸州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2023年7月至今,任华西证券党委书记。

        在董事长更换的同时,华西证券也迎来了新的高管团队,包括聘任杨炯洋为总经理,祖强为首席运营官、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官;聘任程华子、黄明、魏涛、张彤、李丹、朱卫华担任副总经理;聘任邢怀柱为副总经理、合规总监;聘任李斌为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当前,华西证券面临的挑战包括短期内的监管“点名”影响、中期的内控及合规性问题整改以及长期的业务结构调整和盈利能力提升。在完成换届后,华西证券应加强公司治理,在保证合规的基础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后续,华西证券可以通过业务多元化拓展与创新,发展除保荐业务之外的其他投行业务领域,如财务顾问、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等,还可以探索金融科技、绿色金融、ESG投资等新兴领域的机会。同时,可以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与客户关系,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各方面业务稳健发展;通过数字化转型、流程优化等方式降低人力和运营成本。此外,华西证券新任管理层应制定清晰的战略规划,确保公司资源的有效配置,并确保战略得到有效执行。”余丰慧建议称。

        华西证券在4月12日发布的公告中也表示,将深刻汲取教训、认真反思、加强管理,健全和完善投资银行业务内控机制,持续提升投资银行业务质量。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等要求,切实履行好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责任,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
2024-04-15 14:32: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55.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5/661ccb5b3f9f7.png
莱绅通灵10天收获9个涨停板 股价异动被监管重点监控/html/2024/04/162050.html

        “黄金热”催动下,莱绅通灵股价持续走强。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显示,3月28日至4月12日,10个交易日中,莱绅通灵收获9个涨停板,累计涨幅达145.39%。

        4月13日,公司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票自2024年3月28日至4月12日已4次触及异常波动、2次触及严重异常波动,与同期上证指数、黄金珠宝行业涨幅偏差很大,存在市场情绪过热情形,炒作风险明显,请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理性决策,审慎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因公司股价严重异常波动,上周监管部门还对公司股票交易进行了重点监控。

        重要股东套现近3000万元

        莱绅通灵本轮上涨行情始于3月28日,当日公司收盘价为4.63元/股,涨幅为4.04%。而搭上黄金概念顺风车后,截至4月12日收盘,莱绅通灵报收于10.92元/股。

        上交所官网显示,3月28日至4月11日,莱绅通灵累计成交金额12.92亿元。其中,自然人累计买入金额11.83亿元,累计卖出金额10.14亿元;机构累计买入金额1.09亿元,累计卖出金额2.79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在公司股价异动期间,公司持股5%以上重要股东王丽丽的一致行动人南京克复荣光企业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克复荣光”)对公司股票进行了减持。

        4月10日,公司披露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显示,克复荣光于4月3日和4月9日分别减持公司股份185.12万股和10.00万股,合计减持195.12万股。以减持当日收盘价计算,克复荣光套现约1337.21万元。

        无惧股东减持消息,4月10日、4月11日,莱绅通灵连拉两个涨停板。克复荣光乘势在高位继续减持。

        4月12日,公司披露的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公告显示,克复荣光于4月11日再次减持公司股票,共计减持150万股股份,以减持当日收盘价计算,套现约1489.5万元。

        依据2024年1月11日公司披露的股东集中竞价减持股份计划,克复荣光计划在2024年2月1日至4月30日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45.12万股。截至目前,其减持计划已全部实施完毕,3个交易日累计套现金额近3000万元。

        股价严重异动

        上交所官网显示,上周上交所对58起拉抬打压、虚假申报等证券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书面警示等监管措施,对股价严重异常波动股票进行重点监控。莱绅通灵是监管重点监控的股票之一。

        作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马峻多次向公司回函,称其未筹划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发行、收购等重大事项,也未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买卖公司股票。

        公司方面也多次发布提示公告称,目前,公司股价涨幅与业绩不匹配,股票可能存在短期涨幅较大后下跌的风险。

        4月13日,莱绅通灵在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中还提示了黄金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方面表示:“公司黄金业务的采购成本和销售价格受金价波动的影响较大,鉴于近期黄金价格上涨较大,若未来黄金价格下跌,可能存在黄金产品成本偏高、盈利水平下降、存货减值的风险。”

        “莱绅通灵自2023年8月份开始拓展黄金产品零售业务,虽然黄金业务在2023年度预计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为10.84%,但这意味着其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仍为镶嵌首饰业务,黄金业务尚未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支柱。因此,即使黄金价格上涨,对公司整体业绩的直接影响也相对有限。尽管‘黄金热’催动了市场对拥有黄金业务上市公司的预期,但从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实际业绩和股价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投资者在投资时,应充分考虑公司的基本面和业绩情况,避免盲目跟风。”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近期金价将保持震荡上行走势。美联储降息延后,可能在短期内会使黄金下跌,而全球无风险利率见顶的必然性则会推动金价继续上行。基于对黄金未来行情走势的判断,企业在应对黄金价格波动风险时,可以采取套期保值的方式。不过由于销售端价格也是浮动的,并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法。”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
2024-04-15 13:41: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50.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5/661cbeb6f1959.png
鸿博股份2023年业绩从“预盈”变“预亏”/html/2024/04/162049.html

        4月13日,鸿博股份突然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引发市场关注。公司业绩“变脸”,由预计扭亏为盈修正为大额亏损。公司归母净利润由此前预计盈利3740万元至5610万元,变更为亏损5000万元至5800万元。而由于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7506.95万元,这预示鸿博股份将连续两年深陷亏损。

        据了解,导致鸿博股份业绩出现大幅偏差的原因在于,此前公司来自算力板块业务相关收入遭审计扣除。鸿博股份提出,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英博数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博数科”)于2023年开展与北京京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京能”)就智算中心建设设备采购的合作。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就上述合作项目,公司已收到北京京能支付的首笔合同款49984.10万元,公司已交付了部分设备并取得阶段性设备验收确认单。

        鸿博股份称,公司年审会计师认为,公司应在该项目所有设备交付并完成最终部署后方可确认收入,因此相关收入在营业收入中予以扣除,公司对业绩预告中的财务指标进行更正。

        据鸿博股份1月11日披露的《2023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至9.98亿元。而经过此次业绩修正后,鸿博股份预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9亿元至6.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有投资者提出疑问,此前在发布业绩预告时是否经过审慎考虑?公司如何考虑中小投资者的权益维护?针对相关问题,《证券日报》记者致电鸿博股份,但截至记者发稿,始终未能取得联系。

        公开信息显示,鸿博股份是彩票印刷龙头,公司自2022年起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开拓人工智能领域业务。2023年,其全资子公司英博数科围绕AGI全栈生态服务平台的市场定位,持续推进转型。另外,搭乘算力概念,鸿博股份2023年以来至今股价变动幅度较大。

        “纵观此次业绩‘变脸’,鸿博股份信息披露不够慎重。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的基石,也是投资者做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前提。”清晖智库创始人、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若经查实,鸿博股份业绩“变脸”若属于刻意误导投资者或者有意为之,则需要承担相关的责任。扭亏和亏损都是重大事项,鸿博股份理应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这是其义不容辞的义务。

]]>
2024-04-15 13:30: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49.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5/661cbc52f2ad8.png
控股股东所持14.16%股份遭强制出售!闪崩后信基沙溪复牌涨近110%,三年亏超4亿元/html/2024/04/162043.html

        4月12日,两日前股价遭断崖式暴跌的信基沙溪(03603.HK)复牌一度涨近110%。

        信基沙溪于4月11日晚间披露了4月10日股价暴跌原因,公告称公司股份的价格下跌而成交量上升。公司获执行董事兼公司控股股东梅佐挺及张伟新告知,该公司合计2.12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普通股于4月10日被证券公司于公开市场通过保证金证券账户强制出售。

        此前,4月10日,信基沙溪股价午后闪崩,盘中重挫逾87%至0.028港元,股价创历史新低,市值一度跌至0.42亿港元。随后,信基沙溪发布公告,宣布自4月10日下午3时19分起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短暂停止买卖。截至停牌,信基沙溪收跌75.69%,报0.053港元/股。

        对此,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信基沙溪股价闪崩可能是由于市场情绪、公司基本面及市场供需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尽管控股股东梅佐挺、张伟新及张汉泉仍为信基沙溪的控股股东,但股份的强制出售事件可能导致其持股比例大幅下降,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和担忧。

        此前股价大跌近76%,复牌涨近110%

        近日,港股再次出现多只暴跌股,引发市场关注。继中国天瑞水泥、浩森金融、升能集团4月9日尾盘同时遭遇暴跌后,信基沙溪股价在20分钟内重挫逾87%,至4月10日下午3点19分紧急临时暂停交易,收报0.053港元/股,跌75.69%。

        随后,信基沙溪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表示,应公司要求,公司股份于2024年4月10日下午3时19分起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短暂停止买卖,以待刊发一则构成有关公司内幕消息的公告。

        中国民协数链改工委执行会长吴高斌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港股闪崩股的成因可能包括市场情绪波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公司基本面恶化等多种因素。对于信基沙溪而言,其股价闪崩可能与公司基本面变化、市场情绪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本报记者表示,从股价走势及公司个体情况来看,信基沙溪股价闪崩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市场对酒店用品行业的需求下降、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等因素导致的。

        紧接着,4月10日晚间,信基沙溪在港交所公告,公司于当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回购705.6万股,回购金额48.79万港元,最低成交价为0.068港元,最高成交价为0.07港元;近30日累计回购705.6万股,累计回购金额48.79万港元。

        柏文喜表示,此举可以被视为一种护盘行为。回购通常可以提升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并有可能对股价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股价的涨跌还受到市场情绪、宏观经济状况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4月12日,截至发稿,信基沙溪涨83.02%,报0.097港元。

        连续亏损三年

        4月11日,“内幕消息”水落石出。信基沙溪公告称, 4月10日,公司股价下跌而成交量上升。公司获执行董事兼公司控股股东梅佐挺及张伟新告知,公司合计2.12亿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4.16%)于4月10日被证券公司于公开市场通过保证金证券账户强制出售。

        紧随强制出售完成后,截至本公告日期,梅佐挺、张伟新及张汉泉,即一致行动人士所持有信基沙溪之股权合计已由约52.19%减少至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8.04%;梅佐挺、张伟新及张汉泉仍为公司控股股东;张汉泉为公司执行董事兼主席。

        信基沙溪表示,董事会确认,除上文所披露者外,并不知悉该股价及成交量变动的任何原因,或任何必须公布以避免公司证券出现虚假市场的资料,又或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须予披露的任何内幕消息。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市场操作的角度来看,信基沙溪股价的闪崩与大量股份被强制出售密切相关。公司执行董事兼控股股东的大量股份被证券公司强制出售,这无疑给市场传递了一个负面的信号,进一步加剧了股价的下跌。这种由于股权变动引发的股价闪崩,在港股市场中并不罕见。”

        2019年,头顶“中国酒店用品产业第一股”的信基沙溪在港交所上市。根据公司官网,就营业区域及酒店用品租赁收益而言,信基沙溪是中国最大的酒店用品商城经营者。截至二〇一九年四月三十日,公司于中国广州及沈阳拥有三家酒店用品商城和两间家居用品商城,其总建筑面积约为363079.82平方米,总可出租面积约为270044.31平方米,总已出租可出租面积约为230068.03平方米,平均出租率为85.2%。

        日前,信基沙溪公布了2023年年度业绩,总营收录得2.73亿元,同比减少8.4%;亏损由上年度1.69亿元,收窄至7999万元。信基沙溪表示,2023年亏损减少主要归因于本年集团所持投资物业的公平值亏损减少所致。

        从历年年报来看,该公司上市以来营收一直比较稳定,持续录得3亿元左右;但是净利润波动情况较大,2019年至2023年分别录得1.03亿元、3296.70万元、-2.07亿、-1.69亿元、-7998.90万元,近三年累计亏损金额约4.56亿元。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信基沙溪净利润的变化反映了公司在不同年度面临的经营挑战和市场环境。投资物业的公平值亏损减少可能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状况改善或会计估计的调整。营收稳定而净利润波动较大可能表明公司面临较高的营运成本、市场竞争加剧或其他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

        二级市场上,信基沙溪自2019年上市以来股价下跌明显。柏文喜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该公司的业绩表现不佳、市场对酒店用品行业的预期降低、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导致的。

        针对近日港股市场多只个股股价异动情况,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王滢波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细价股闪崩有多方面原因,但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导致市场集中度快速提升,资源的聚集和耗散速度越来越快,导致市值暴涨暴跌成为常态。与细价股暴跌对应的是类似于英伟达等巨头的暴涨。技术是最大的杠杆,导致市场持续分化。随着技术的加速发展,这种暴涨和暴跌会越来越成为常态。”

        吴高斌指出,对于港股市场的流动性,投资者需关注全球经济环境、政策调整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市场流动性状况及未来展望,未来长期看新质生产力板块。

        就近期股价波动情况及公司经营业绩、股价表现等,《华夏时报》记者4月11日致电并致函信基沙溪相关部门,截至发稿,未能获得回复。

]]>
2024-04-12 16:02: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43.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2/6618eb5fb0399.jpg
华菱线缆上市后连续两年业绩下滑“现原形”?首发募投项目尚未完工再抛定增/html/2024/04/162041.html

????????中国网财经4月11日讯 登陆A股未满三年,华菱线缆(001208.SZ)已交出连续两年下滑的业绩“答卷”,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由2021年的43.73%降至2023年的-21.23%。

????????年报披露后,华菱线缆又抛出定增计划,拟定增募资12.15亿元,用于新能源及电力用电缆生产等四个建设项目以及补流。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IPO上市时及此次定增,华菱线缆均有募集资金用于补流,而自2022年以来,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且货币资金一直无法覆盖短期借款,公司资金、偿债压力巨大,不知此次融资能否为企业迎来“柳暗花明”?

????????上市即巅峰

????????资料显示,华菱线缆成立于2003年,公司主要从事电线电缆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特种电缆、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用电缆、裸导线等。

????????2021年6月,华菱线缆在深交所主板上市。从华菱线缆过往业绩来看,IPO报告期到上市当年(2018-2021年)可谓是公司飞跃发展的几年。四年间,公司营业收入从12.13亿元一路增长至25.43亿元,归母净利润也从2018年的5389.83万元逐年上涨至超亿元。2021年上市当年,华菱线缆迎来近年来业绩最高光时刻,当期实现净利润1.35亿元。

????????不过,2022年,刚刚完成上市的首个完整会计年度,华菱线缆净利润就同比减少了18.39%。2023年,华菱线缆业绩不仅未有企稳之势,反而继续下滑,净利润降幅扩大,同比下降超两成。

????????3月30日,华菱线缆披露202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7亿元,同比增长15.08%;对应实现归母净利润8650.3万元,同比减少21.23。

????????回溯华菱线缆IPO进程,其上市进度堪称“神速”。2020年7月3日,华菱线缆首次披露招股书;2021年5月6日,公司首发上市申请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5月28日华菱线缆取得发行批文,6月24日就登陆深交所主板。华菱线缆IPO整体时长远小于2021年核准制IPO企业约19个月的平均排队时长。

????????此外,除了上市进程“神速”,华菱线缆在二级市场上也创下了两个月“登顶”的记录。

????????2021年6月24日至8月18日,华菱线缆股价在不到两个月里从3.67元的发行价飙升至23.97元,翻了6倍之多。其中,8月5日—8月16日,华菱线缆斩获八连板,股票区间累计涨幅为114.41%。彼时,有市场声音指出,华菱线缆或搭上新能源和储能概念的“顺风车”。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亦有投资者提问“公司是否有往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发展的规划?”不过,华菱线缆回复表示,公司有为新能源汽车企业供应商提供配套电线电缆产品,暂未涉足储能行业,但正在进行相关的技术研究。未来将继续拓展在新能源汽车相关市场,对投资者提及的储能行业发展表示持续关注。

????????随后,华菱线缆股价震荡下行。东方财富显示,后复权形式统计下,2021年8月18日—2024年4月10日,华菱线缆区间累计跌幅为64.43%,期间大盘累计跌幅为35.21%,跑输大盘。截至4月11日早盘收盘,华菱线缆报7.88元/股。

????????首发募投项目尚未完工再抛定增

????????披露2023年年报后,华菱线缆紧接着抛出一份12.15亿元的定增。

????????公告显示,华菱线缆拟向包括公司控股股东湘钢集团、最终控股股东湖南钢铁集团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总数不超过1.60亿股的股份,拟募资总额不超过12.15亿元。若按上限12.15亿元计算,这一募资金额约为首发募资(4.9亿元)的2.48倍。

????????此次增发的募资除了用于新能源及电力用电缆生产建设项目等四个项目之外,华菱线缆还计划使用3.6亿元募资用于补流,占比达到29.63%,规模仅次于新能源及电力用电缆生产建设项目。

????????图片来源:华菱线缆2023年定增募集说明书

????????就国内电线电缆行业现状来看,2022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市场规模达1.17万亿元。不过,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份额较分散,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除了宝胜股份、远东股份和起帆电缆之外,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均低于1%。

????????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3年年报中,华菱线缆分析目前国内电线电缆行业竞争格局表示,目前国内大多数电线电缆企业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导致中低端电线电缆产能过剩,产品严重同质化,因此公司积极开发符合新产业需求的高端产品。由此也为公司的定增做出了合理解释。

????????在募集说明书中,华菱线缆对上述四个建设项目的未来及前景极其看好,但仍表示若未来出现市场发展未能达到预期等情况,公司将无法按照既定计划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面临扩产后产能短期内难以消化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华菱线缆首发募投的四个建设项目本应在2023年9月全部达到预期效益,但目前尚未全部完工,且四个项目均出现过延期调整,其中一项目预计可使用状态最晚延期至2024年12月。然而,首发募投项目中的补充流动资金一项,金额5000万元,目前已100%投入实施。

????????资金、偿债压力持续加大

????????事实上,尽管经过IPO上市时的募资补流,华菱线缆营运资金的状况却并未得到好转。

????????拉长时间线看,自2022年以来,华菱线缆的货币资金就一直无法覆盖短期借款。

????????Wind数据显示,2022—2023年各期末,华菱线缆的货币资金和衍生金融资产合计分别为4.87亿元、5.72亿元,同期短期借款分别为5.35亿元、6.80亿元,两者资金缺口分别为0.48亿元、1.08亿元。而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11月30日,华菱线缆还以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了流动资金5900万元,也未能止住公司资金缺口的扩大之势。

????????上市以来,华菱线缆的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截至2023年末,其资产负债率已经从2021年末的47.11%上升至61.25%,偿债压力不断加大。

????????另外,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华菱线缆有高达4.83亿元的资产权利受限。其中,受限的货币资金额为1.86亿元、因期末公司已背书或贴现且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额为2.84亿元和用于中信银行开具承兑汇票质押的应收票据1310.80万元。

????????图片来源:华菱线缆2023年年度报告

]]>
2024-04-12 15:08: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41.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2/6618dedcb4368.png
连续8年财报造假 广誉远及时任董事长张斌等相关责任人被重罚/html/2024/04/162040.html

        中国网财经4月11日讯 日前,广誉远公告称,因连续8年财报造假,公司及时任董事长张斌等多位责任人收到山西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24]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及《市场禁入决定书》([2024]1号),合计被罚2110万元。

        需要指出的是,去年12月底,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广誉远被证监会立案;今年3月,公司收到山西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晋证监处罚字[2024]02号)。

        决定书显示,广誉远在2016年至2021年年报中对“买断式销售”模式的披露不真实,在子公司山西广誉远与部分下游商业公司存在“产品发生滞销及近效期,可无条件退货”约定的情况下,向部分下游商业公司实施压货,滥用“出库即确认收入”会计政策,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同时,对销售费用处理不正确,部分销售费用存在归属期间不准确或会计处理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情形。

        上述情况导致广誉远2016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其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的相关规定,构成信息披露虚假记载行为。

        此外,张斌作为广誉远时任董事长、总经理、董事,是公司2016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由于未勤勉尽责,违反了相关规定。与此同时,公司时任董事、财务总监、副总经理傅淑红,时任监事张正治,财务总监王俊波,时任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杨红飞,时任分管经典国药事业部的副总经理李众及独立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召集人赵选民等多位相关责任人均违反了相关规定。

        依据《证券法》第197条第二款的规定,山西证监局决定对广誉远给予警告并罚款800万元;对张斌、傅淑红、张正治、王俊波、杨红飞、李众及赵选民等责任人均给予警告,并分别罚款500万元、250万元、250万元、100万元、80万元、80万元和5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张斌违法情节较为严重,依据相关规定,山西证监局决定对张斌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自宣布决定之日起,在禁入期间内,除不得继续担任广誉远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外,也不得在其他任何机构中从事证券业务、证券服务业务或者担任其他证券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
2024-04-12 15:01: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40.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2/6618dd10594b0.png
诺德股份拟高溢价跨界收购亏损标的 上交所追问为何信披延迟数月/html/2024/04/162039.html

        中国网财经4月11日讯 近日,因高溢价跨界收购,诺德股份收到上交所下发的问询函,要求就标的资产业绩、交易对价、业务协同性及公司财务结构等多个问题作出说明。

        4月10日,诺德股份公告称,拟以现金4.55亿元收购旭诺资产持有的云财富期货90.20%的股权。实际上,早在2月6日,诺德股份就与交易对方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并支付了8000万元作为尽调定金。然而,诺德股份未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披露上述交易,直到4月9日才予以披露。

        针对延迟信披,上交所要求诺德股份说明:前期未及时披露此次交易的主要原因,是否存在规避重大交易相关程序及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同时,要求公司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就此次交易事项是否勤勉尽责明确发表意见。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交易对价采用市场法评估,结果为5.04亿元,增值率46.39%,但交易对方旭诺资产并未进行业绩承诺及补偿安排。如果采用资产基础法进行评估,其结果为3.54亿元,增值率仅为1.00%。

        对此,上交所要求诺德股份补充披露市场法的可比公司、可比交易及相关评估重要参数和关键假设,并要求其说明:市场法评估价值明显高于资产基础法评估价值的原因及合理性;高溢价收购未安排业绩承诺和补偿的原因及合理性,相关交易安排是否有利于保障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

        资料显示,诺德股份主要从事电解铜箔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动力锂电池的生产制造。而云财富期货主营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向客户收取手续费以及交易所的手续费返还、利息收入以及现货交易收入。

        尽管双方业务存在较大差异,但诺德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收购可以为公司提供更为全面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达到产业链整合,优化供应链等目的。

        对此,上交所要求诺德股份说明:标的公司与上市公司业务的协同性。

        值得注意的是,诺德股份2023年的业绩下滑严重。2023年,诺德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5.72亿元,同比下滑2.92%;归母净利润2731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2.25%;扣非净利润亏损1.34亿元,由盈转亏。

        而云财富期货近年来的业绩也不甚理想。2021-2022年及2023年1-11月,云财富期货分别实现净利润- 1136.37万元、-5574.22万元和-3678.53万元。

        上交所要求诺德股份说明:标的公司净利润连续亏损的原因,是否属于期货行业优秀的企业;跨界收购连续亏损标的是否有利于公司产业链整合、优化供应链,是否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截至2023年末,诺德股份货币资金余额29.52亿元,同比下降41.30%;带息负债55.63亿元,同比增长13.39%。同时,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的质押比例为69.95%。

        由于公司债务压力及控股股东资金压力较大,上交所要求诺德股份说明:此次交易对上市公司财务结构的影响;控股股东、公司与交易对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关系,是否存在其他相关安排等。

]]>
2024-04-12 14:57: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39.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2/6618dc25efd1b.png
双汇发展营收连降三年 进军预制菜赛道前景未知/html/2024/04/162038.html

        中国网财经4月12日讯 近日,双汇发展(000895.SZ)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8.93亿元,同比下降4.29%;实现归母净利润50.53亿元,同比下降10.1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88亿元,同比下降55.22%。

        事实上,双汇发展的营收已连续下降三年,在此背景下,公司计划进军上游生猪养殖行业及下游预制菜行业,以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存货占压资金 现金流大幅下降

        目前,双汇发展主营业务是以屠宰业和肉类加工业为核心,向上游发展饲料业和养殖业,向下游发展包装业、商业,配套发展外贸业、调味品业等。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生鲜产品、包装肉制品。

        年报显示,2023年,双汇发展肉类产品总外销量323万吨,同比上升2.41%;受包装肉制品销量下降及猪肉、鸡肉价格偏低等因素影响,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这是双汇发展营收连续第三年下滑,2020-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38.63亿元、666.82亿元、625.76亿元和598.93亿元。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外界有推测是由于猪肉市场萎靡。双汇发展在年报中表示:“2023年,肉类行业生猪供应充足,猪价相对较低,市场猪多肉多,竞争激烈;肉制品行业总体消费不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下跌0.3%,畜肉类价格下跌7.3%,猪肉价格下跌13.6%。

        分行业来看,双汇发展肉制品业2023年营业收入约为264.14亿元,同比下降2.85%,占总营业收入的44.10%;屠宰业营业收入约为309.70亿元,同比下降7.45%,占总营业收入的51.71%;其他业务营业收入约为90.18亿元,同比上升23.85%,占总营业收入的15.06%。

        具体产量方面,双汇发展2023年生鲜猪产品生产量为146.47万吨,同比增加15.78%;包装肉制品生产量为147.28万吨,同比减少6.29%;生鲜禽产品产量为45.33万吨,同比增加60.17%。

        图片来源:双汇发展2023年年报

        此外,生鲜猪产品、包装肉制品和生鲜禽产品的库存量分别同比增加76.56%、减少85.06%和增加120.97%。

        对于生鲜猪产品库存量大增,双汇发展称主要原因是集团在低价期适当进行国产冻品储备,期末库存较年初上升较多;生鲜禽产品的销售量、生产量、库存量同比变动均超过30%,主要原因是随着公司禽产品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生鲜禽产品的产销存规模均有较大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双汇发展近年来存货高企。2021-2023年,双汇发展的存货期末账面价值分别为56.69亿元、61.21亿元和82.67亿元。

        由于存货占压资金同比增加等原因,双汇发展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2022年大幅下降55.22%。对此,双汇发展在年报中表示,2022年12月末距春节较近,市场报货积极,公司预收货款增加,2023年履行合同交付义务,预收货款下降,减少当期现金流入。

        计划进军监管趋严的预制菜赛道

        营收连续下滑,双汇发展开始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计划将业务向上游生猪养殖行业、下游预制菜行业延伸。

        此前的机构调研电话会议中,双汇发展曾表示:“中长期看,屠宰业和包装肉制品业依然是公司业务重点,未来发展较快的新产业有两个:一是上游养殖业,随着新建项目陆续投产,公司养猪业和禽产业的规模会大幅增长,公司产业协同优势也会明显增强;二是预制菜业务,公司会从产品研发、销售网络构建以及产能布局等方面发力,加快推进预制菜业务的发展。”

        2020年10月,双汇发展发布《关于拟对外投资建设生猪养殖项目并设立子公司的公告》显示,为完善猪肉产业链,公司拟与陕西省兴平市人民政府、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分别签署投资协议,建设生猪养殖项目,预计总投资约人民币14亿元。

        但在2024年3月的机构调研中,双汇发展表示:“目前公司生猪养殖规模不大,公司发展养猪业主要是为了增强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优势,2024年公司将控制养猪业出栏规模,重点放在管理和技术的提升上。”

        预制菜方面,双汇发展称在2021年成立了餐饮事业部,专门负责预制菜业务的开拓。对于预制菜产品的研发方向,双汇发展曾表示,一是围绕成品菜肴,重点开发即热即食的传统美食菜肴;二是围绕半成品菜肴,开发即烹的腌制调理类等餐饮食材;三是围绕预制切割类,开发即配的丁、丝、条、片等预包装产品;四是围绕方便速食,开发拌饭拌面等速食系列产品。

        然而,双汇发展未在2023年年报中列示预制菜相关销售收入数据,但公司在2023年11月的机构调研中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预制菜产品销量5万多吨,同比增幅超80%。公司已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和专业的厨师团队,下一步将围绕成品菜肴、半成品菜肴、预制切割和方便速食等品类,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促进公司预制菜业务快速发展。”

        今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显示,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预制菜原辅料、加工工艺、产品范围、贮藏运输、食用方式等要求从事预制菜生产经营活动。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随着监管趋严,预制菜的企业在多个环节都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双汇进军预制菜赛道的发展前景犹未可知,中国网财经将保持持续关注。

]]>
2024-04-12 14:46: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38.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2/6618d9c8b4850.png
先河环保“儿戏式”易主/html/2024/04/162036.html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实控人变更应是一项重大决策,无论是前期人员接洽还是易主方案的制定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然而,先河环保(5.830,-0.14,-2.35%)(300137)的接盘方却在3个月内从李建坤变更为姚国瑞,公司也在4月11日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据了解,4月10日晚间,先河环保披露了控制权拟变更公告,公司实控人将变更为姚国瑞,而并非在今年1月底有意入主公司的李建坤。接盘方迅速换人,公司筹划控制权变更是否审慎?新主是否具备履约能力?这些问题都需要先河环保一一解答。

新面孔姚国瑞将成新主

        先河环保披露的一则控制权拟变更公告显示,姚国瑞将成公司实控人。

        据了解,先河环保控股股东青岛清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利新能源”)以及清利新能源股东清能电、上海光和、中晖控股与姚国瑞签署了《股权收购协议》,清能电、上海光和、中晖控股分别将各自持有的清利新能源51%、34%、15%股权转让给姚国瑞,股权转让完成后,姚国瑞直接持有清利新能源100%股权。经各方协商后同意,清利新能源的收购对价为3亿元。

        此外,姚国瑞还与先河环保股东李玉国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股份转让协议》。通过受让股权、表决权方式,姚国瑞将实际可以控制上市公司12.8%的股份,也将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9日,先河环保才披露称,清利新能源、清能电、上海光和、中晖控股与山东微网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微网”)签署了《股权收购协议》,山东微网拟购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清利新能源100%股权。之后1月31日,先河环保也在公告中表示,山东微网实控人李建坤具有谋求公司控制权的意图。

        如今时隔3个月,清利新能源等与山东微网签署的《股权收购协议》解除,转而与姚国瑞签署了新的《股权收购协议》,公司潜在新主也从李建坤变更为姚国瑞。

        上述情况也引起了深交所关注,4月11日,深交所向先河环保下发了关注函,要求公司补充说明李建坤在明确上市公司收购意图后,是否已采取实质性推进措施,以及目前放弃谋求公司控制权的具体原因。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前期筹划历时较长,短时间内如果出现变更,公司决策是否审慎等问题可能会被监管追问。

        关注函中,深交所也要求先河环保补充说明股东李玉国未向李建坤转让,而向姚国瑞转让公司控制权的原因及合理性,本次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是否审慎。

        接盘方是否具备履约能力

        新主姚国瑞是谁?是否具备履约能力?这也是监管关注的重点。

        据先河环保披露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姚国瑞从身份证号码前几位来看,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人,住所/通讯地址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华润万象城A座。

        姚国瑞控制的核心企业有河北中科朗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朗博”)、河北两山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两山”),均为100%控股。而值得一提的是,姚国瑞控股的河北朗博、河北两山却是通过其他自然人全额代持。

        关注函中,深交所要求先河环保补充说明姚国瑞通过其他自然人全额代持并实际控制河北朗博及河北两山的真实性、原因及合理性,提供相应合同文件、资金流水等必要证明材料,并进一步核实说明姚国瑞本次拟收购上市公司的目的及原因,其是否与李建坤、公司原实控人张菊军或其他相关主体等存在关联关系。

        另外,深交所还要求先河环保说明姚国瑞及相关企业资信状况、对外投资情况、融资能力等,补充说明姚国瑞本次拟收购上市公司的具体资金来源及履约保障措施,若资金来源非自有资金,是否已有明确的筹资安排及具体计划,结合前述回答说明其是否具备收购上市公司的履约能力等。

        投融资专家许小恒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A股市场“买壳”,不少新主会从各方筹集资金,资金来源以及未来是否会存在潜在风险,这些都需要上市公司前期核查。

        是否聘用德邦证券陷“罗生门”

        针对此次控制权变更,姚国瑞是否与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邦证券”)签订了相关聘用协议陷入了“罗生门”。

        据先河环保披露公告显示,收购方姚国瑞已聘请德邦证券为其本次收购公司控制权事项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并根据监管要求出具相关核查意见,目前相关核查意见暂未出具。

        然而,先河环保公告中披露的说法遭到德邦证券方面“打假”。

        4月11日凌晨,深交所收到德邦证券的情况报告,称其并未与姚国瑞签订相关聘用协议,亦未出具任何相关核查意见,该收购相关财务顾问事项亦未在公司内部完成立项程序。

        对此,深交所要求先河环保立即核实德邦证券所反映情况是否属实,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是否存在所披露信息不真实、不准确的情况;核实并说明关于本次股权交易是否存在其他应披露未披露或披露不真实、不准确的信息。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先河环保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对方电话未有人接听。

        资料显示,先河环保2010年11月登陆A股市场,易主背后公司也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1月30日,先河环保披露的2023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全年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1.31亿至-6550万元;预计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约为-1.48亿至-8250万元。

        先河环保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对收购形成的商誉进行了初步减值测试,预计2023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7000万元;同时,经公司初步测算,对部分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拟计提金额约9000万元。

]]>
2024-04-12 14:12: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036.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12/6618d2817a81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