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快报-电鳗财经-电鳗号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眼光为大家提供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有态度的资讯电鳗快报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眼光为大家提供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有态度的财经资讯zh-CNWed, 24 Apr 2024 20:34:52 GMTWed, 24 Apr 2024 20:34:52 GMT电鳗快报-电鳗财经-综合门户网站/static/logo.png诺邦股份:2023年净利润翻倍,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进入发展全新阶段/html/2024/04/162208.html????????4月23日晚间,诺邦股份(603238.SH)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公司去年实现营收约19.15亿元,同比增长20.48%;归母净利润8264.49万元,同比增长119.07%。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

????????2023年,诺邦股份抓住产业恢复向好的契机进一步拓展湿法市场增量空间,依靠自主研发和创新,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此外,公司还开启了自有品牌“小植家”的元年,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开启了卷材、制品、自有品牌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齐头并进的全新发展阶段。

审时度势调整策略,全年实现净利润翻倍

????????诺邦股份创立于2002年,由杭州老板实业集团投资设立。长期以来,诺邦股份持续聚焦水刺非织造材料及制品主业,同时拓展非织造材料制品干巾、湿巾业务,公司的发展稳步向前。

????????2023年,随着国内宏观经济回升向好,居民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费不断升级,水刺非织造布下游制品消费能力及信心有所增强,带动上游卷材需求量恢复增长。

????????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非织造布的海外需求持续回暖,出口量达到130万吨,同比增长9.1%,价值38.1亿美元;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海外市场保持活跃,出口额达到33.2亿元,同比增长11.7%。

????????基于上述市场变化,诺邦股份及时调整了营销策略,积极开拓湿法生产线可冲散材料大客户大订单,增加双TT线海外业务订单量,实现了卷材销售量和销售额的增长,且增幅都在双位数以上。据年报披露,2023年诺邦股份在境外市场实现营收10.15亿元,营收占比达到53.01%。

????????在采购端,诺邦股份一方面继续保持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的长期稳定合作,从纤维源头保障高品质可冲散产品性能和环保的双重需求。另一方面,该公司广开原材料供货渠道,采取“货比三家、价优质高”策略,有效降低了原材料采购成本,降本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在生产端,诺邦股份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仓储等新型信息技术,建成智慧工厂,有效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智慧工厂 IPS 项目成功上线所有模块,包括工艺评审管理、客诉售后管理、订单打样、成本精细化管理等,大幅提高接单排产及生产的运行效率。可以说,诺邦股份将降本增效落到实处,提升了企业效益。

????????2023年,诺邦股份实现营收约19.15亿元,同比增长20.48%;归母净利润8264.4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19.07%;扣非归母净利润7106.61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88.30%。相比2022年,该公司的净利润实现翻倍,经营业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可喜的是,诺邦股份业绩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在2024年第一季度得以延续。根据公司披露,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4.37亿元,同比增长9.95%;归母净利润2048.43万元,同比增长98.70%。

????????业绩稳定增长的同时,诺邦股份也没有忘记回馈广大股东,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合计分红金额(含税)达到5325.27万元,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比率为64.44%。公司积极响应新“国九条”的号召,与股东共同分享成长的喜悦。

研发投入稳定持续,公司收获累累硕果

????????作为国内水刺非织造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诺邦股份的工艺技术一直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

????????据了解,诺邦股份完整覆盖了干法梳理湿法成型和干湿混合等生产工艺,是国内水刺非织造布行业内产品种类最齐全、工艺最完善的生产企业之一,还可以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产品。

????????2013年,诺邦股份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规模化生产全降解环保水刺材料散立冲1代的企业,并成功将其投入市场,市场反响强烈。随着自主研发的持续深入,散立冲产品不断获得技术突破。

????????2023年,诺邦股份成功实现了散立冲产品的技术性跨越,达到并超过了美国IWSFG可冲散标准(全球最高可冲散标准),在100%可冲散和100%可生物降解的基础上实现湿态强度、厚度、安全环保等各项性能指标位居世界前列,极大提升了使用体验。

????????与此同时,诺邦股份不断拓展干法产品的应用场景,报告期内公司从纤维原料、生产制造、工艺品质、使用体验等方面研发多款新产品,更好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技术能够获得不断的突破,主要得益于诺邦股份长期稳定的研发投入,公司深谙技术创新是生存之本。2023年,诺邦股份的研发费用达到8153.33万元,同比增长29.76%,并且近三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一直是保持增长趋势。

????????长期稳定的研发投入为诺邦股份结出累累硕果。2023年,诺邦股份新增申请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获得授权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78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专利数量尤其是发明专利数量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由B端向C端战略转型

????????经过多年的努力,诺邦股份顺利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开启卷材、制品、自有品牌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齐头并进的全新发展阶段。

????????其中,卷材业务主要是诺邦股份研发和生产水刺非织造材料相关业务,公司的技术工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制品业务主要是控股子公司杭州国光研发和生产多功能、高性能、环保型湿巾的业务,该公司是国内湿巾产品线最齐全的生产商之一,2023年杭州国光实现营收11.02亿元,同比增长23.11%;自有品牌是指诺邦股份悉心培育的“小植家”自有品牌,2023年公司正式开启了自有品牌“小植家”的元年,小植家公司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652.94万元,同比增长67.52%。

????????据了解,小植家公司以诺邦散立冲专利技术为主要卖点的湿厕纸系列产品以及独有木芯纺材料的厨房清洁系列两大主推系列,并扩展美妆清洁、母婴护理等产品类型。在丰富产品矩阵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渠道拓展的力度,该公司将平台电商天猫、京东作为主要销售渠道,开设旗舰店、分销店、品类专营店等方式增加销售量,同时重点推进电商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渠道建设,去年双11大促取得抹布品类天猫前三、京东前五、抖音热卖榜第12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诺邦股份的自有品牌产品毛利率达到50.53%,相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2.91个百分点,自有品牌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后续有望给公司的业绩提供更大贡献。

????????整体来看,诺邦股份由B端向C端转型的战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在老板集团的鼎力支持下,拥有优良的制造业先天基因的诺邦股份,战略转型有望加速推进,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从产业发展来看,工信部、国家发改委此前联合发布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显示,到2025年,规模以上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3-5家企业进入全球产业用纺织品第一梯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行业骨干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循环再利用纤维及生物质纤维应用占比达到15%,非织造布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对行业提质增效作用明显,行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展望2024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长期向好,预计水刺非织造材料业务持续回暖。产品开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持续投资增强了行业拓展新领域的内在动力,巨大的内需市场和多元的应用方向将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诺邦股份坚持主业发展不动摇,专注差异化水刺技术,持续推进研发创新,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公司有望迎来业绩的高速增长期。

????????未来,随着行业中小产能的持续出清,行业供需格局持续优化,诺邦股份作为行业领先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
2024-04-24 15:48: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208.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4/thumb_320_180_6628b9ff39c32.jpg
科信技术去年亏超2亿 扣非净利连续三年为负身陷亏损困境/html/2024/04/162201.html

《电鳗财经》电鳗号/文

        科信技术 2023年年报

        4月22日,科信技术发布最新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实现营业收入 5.1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38.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4亿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1603.80%。

        据悉,科信技术是一家网络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于2016年11月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后经过最近几年的产品与市场的双转型,科信技术成为同时具备电池系统、电源系统等网络能源核心软硬件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主要提供基站站点能源、数据中心能源等包含机柜、电源、电池和温控设备的系统级产品,可以给通信基站、数据中心、工商业等场景提供“一站式”网络能源解决方案。

        科信技术 成长能力指标 截图源自东方财富

        《电鳗财经》关注到,2021年-2023年,科信技术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20亿元、-1312.69万元、-2.24亿元;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1.25亿元、-1349.39万元、-2.28亿元,科信技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为负值。

        科信技术在2023年年报中指出,业绩变动的主要因受海外客户项目建设延缓影响,公司海外客户订单量减少,销售收入不及预期;公司储能板块业务目前尚处于市场拓展阶段,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价格承压等影响,该业务尚处于亏损状态;子公司 5G 智能产业园项目一期全部建设完成转入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和运营费用增加,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5G 网络基础能力供给持续发力,5G 基站有望在城市面覆盖得更好,在工业园区覆盖的更深。“5G+”行动规划持续推进,“5G+工业互联网”的赋能对制造业跨越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据悉,未来我国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 1 万个以上的 5G 工厂,推进 5G 规模化应用的政策不断落地,通信 5G+有望持续开拓新增长曲线。

        但科信技术也指出,公司所处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通信运营商、ICT 设备商采购相关产品时主要通过招标方式进行,产品价格、质量和后续服务是其考虑的重要因素,这直接对公司的市场开拓构成一定的竞争压力。同时,通信网络能源领域的竞争格局尚未成型,新的竞争对手不断涌入该领域,若后续公司无法在竞争中维持现有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将会对公司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科信技术凭借在电源、电池、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能力,正积极布局储能生态链。2021 年 8 月,科信技术设立专业化子公司广东科信聚力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信聚力”)。科信聚力自设立时就定位于锂电池系统提供商,确立了依托科信技术在通信行业 20 年深耕的平台,把握电源、电池、系统集成等方面的优势,全力开拓海外高端市场,主要产品包括磷酸铁锂标准电芯、磷酸铁锂标准电池模组、家储系统/壁挂式家储等。

        科信技术在未来发展规划中指出,公司持续聚焦 5G+、站点能源、储能领域的技术突破,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基础设施、行业应用的研究和投资布局,在巩固主业内生增长的同时,适时推进产业链延伸、资源互补等具有协同效应的外延式增长。未来科信技术能否走出亏损困境,《电鳗财经》将持续予以关注。

]]>
2024-04-24 11:18:00财经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201.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4/66287b38d60b8.jpg
扬帆新材净利五连降陷亏损 下游市场需求收敛行业竞争加剧/html/2024/04/162200.html

《电鳗财经》电鳗号/文

        扬帆新材 2023年年报

        扬帆新材主要从事光引发剂和巯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以巯基化合物作为公司平台物,立足巯基行业的同时向下游延伸拓展出以 907 为代表的包括 ITX、BMS、369、379 等一系列的光引发剂产品。凭借上下游协同的全产业链优势,逐步成长为全球光引发剂和巯基化合物主要生产供应商之一。

        近日,扬帆新材发布最新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9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2.71%;公司净利润为-8,773.2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45.60%.

        扬帆新材对2023年业绩变动的原因解释到,报告期内受外围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和国内产业趋势等因素影响,下游整体需求疲软。为确保公司产品的市场占用率,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公司主动调低定价在保持销量稳定的同时,光引发剂类产品和巯基化合物及衍生物类产品营收同比分别下降了 22.99%、9.46%;下游终端市场疲软抑制了上游企业产能的释放,产能利用率偏低使得以引发剂类为主的相关产品固定成本没得到有效分摊。受产品定价下调和产能不足导致成本偏高等因素影响,公司毛利同比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基于公司近两年以引发剂为主的部分产品线产能利用率都比较低,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聘请了评估机构对相关资产设备进行了评估并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5,033.70 万元;受下游市场低迷的影响,部分下游客户的账款收回风险加大,按会计政策要求,按单项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615.96 万元。

        扬帆新材 成长能力指标

        另一方面,2019年-2023年,扬帆新材实现的净利润为1.01亿元、2764.92万元、660.01万元、567.63万元、-8773.20万元,净利润增长率为-26.49%、-72.64%、-76.13%、-14.00%、-1645.60%,由此可见扬帆新材的净利润已连续五年下滑。

        《电鳗财经》关注到,扬帆新材在年报中指出,近年来受国际局势紧张等因素影响,上游产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由于扬帆新材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产品品类的不断丰富,公司受到各类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更为明显。若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上升而公司未能及时向下游转移相关成本,则公司将面临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

        公司为了有效地控制好公司的成本和费用,将采取扩大和优化销售渠道、改良技术工艺、提升产品良率等措施,不断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持续推进经营革新、提升自动化水平,实施精细化成本控制、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针对公司产品下游市场的需求回暖不及预期,扬帆新材将对整体产能结构进行有效调整,通过技改等方式切换部分闲置的引发剂产能,用于生产工艺类似、市场需求更为稳定的中间体产品,让公司整体产能结构可以更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

        随着未来国内经济稳中向好、下游需求逐渐企稳回升,2024 年,公司将继续推动各条线产品的持续、稳定输出,同时继续推动引进项目团队,特别是发挥内蒙古生产基地的平台作用,有序释放产能,通过规模化生产有效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盈利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以持续、优质、高效的生产为全球化的营销和业务扩张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在稳固当前市场地位的基础上,公司还将着手布局含磷精细化学品行业,除了做好光固化新材料供应商及应用系统方案提供商,还将以现有核心系列产品为基础,不断创新和提升,打造成为以含硫磷为主的特种精细化工新材料供应商。未来扬帆新材净利润能否得到有效改善,公司能否走出亏损,《电鳗财经》将持续予以关注。

]]>
2024-04-24 11:11:00财经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200.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4/66287994604f2.jpg
业绩增势不再 康鹏科技上市后“变样”/html/2024/04/162199.html

        在2021年、2022年亮丽业绩加持下,康鹏科技(688602)2023年7月圆梦A股资本市场,成功登陆科创板。然而,作为公司上市后首份年报,康鹏科技2023年却给投资者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双降的“成绩单”。4月23日,康鹏科技披露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近四成。业绩不如意下,康鹏科技上市后股价表现也不理想,处于走低态势,并且目前股价已经破发。

        营收、净利双降

        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康鹏科技实现营业收入约为9.8亿元,同比下降20.89%;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1.13亿元,同比下降37.58%;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约为8025.56万元,同比下降51.96%。

        4月23日,康鹏科技也对外披露了公司2023年利润分配预案,公司拟以2023年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数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6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3427.875万元(含税),占公司2023年合并报表归属净利润的30.42%。

        据了解,康鹏科技是一家深耕于精细化工领域的技术驱动型企业,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为新材料产品及CDMO产品,其中新材料产品主要覆盖显示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及电子化学品、有机硅材料等领域,CDMO产品主要覆盖医药和农药领域。

        对于公司2023年营收下滑的原因,康鹏科技表示,主要因受2023年消费电子市场低迷、新能源电池材料原料价格下跌导致的市场价格快速下降所致。同时,康鹏科技表示,公司归属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37.58%,主要因下游市场需求下降、价格降低导致的营业收入下降、公司营运费用维持较高所致。

        针对公司降幅最高的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康鹏科技则指出,报告期内衢州康鹏分厂收储导致一次性资产处置净收入属于非经常性收益,故扣非净利润变动幅度更大。

        从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来看,2023年,康鹏科技新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81亿元,毛利率10.6%,其中营业收入同比减少44.18%,毛利率比上年减少21.54个百分点;CDMO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7亿元,毛利率39.23%,其中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2%,毛利率比上年增长13.57个百分点。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表示,公司上市前后业绩变动趋势发生变化,是行业环境变化所致,还是自身经营所致,可能会被监管层关注。

        股价已跌破发行价

        自上市后,康鹏科技的股价表现也不理想,目前已跌破发行价。

        资料显示,康鹏科技首发价格8.66元/股,上市后,公司股价曾在2023年8月29日—9月1日迎来一波拉升,四个交易日股价区间累计涨幅51.88%,公司股价在2023年9月1日盘中达到18.24元/股的高点,也是公司上市后股价最高点。

        从2023年9月1日之后,康鹏科技股价开始震荡走低,在今年1月24日盘中公司股价最低达到8.76元/股,出现破发。1月24日之后,康鹏科技股价仍继续下挫,在2月8日盘中达到6.52元/股的低点,也是公司上市后股价新低,截至4月23日收盘,康鹏科技股价有所回调,报7.36元/股,但仍处于破发状态,最新总市值38.23亿元。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科技产业投资分会副会长兼战略投资智库执行主任布娜新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反映的是公司价值,想要提振股价,上市公司还是要从基本面入手,搞好公司业绩。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康鹏科技董秘办公室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4000万元出售参股公司部分股权

        2023年底,康鹏科技也祭出了上市后首次资本动作,出售资产。

        2023年12月21日,康鹏科技披露了出售参股公司部分股权公告,称公司向苏州跃鳞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跃鳞基金”)和东莞市架桥四期先进制造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架桥资本”)分别转让其持有的上海中科康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中科康润”)2.1053%和2.1053%的股权。

        据了解,上海中科康润系康鹏科技的参股公司,目前上市公司持有上海中科康润43.2692%的股权,权益法确认初始投资成本5000万元。跃鳞基金拟以2000万元的价格从公司受让其所持有的上海中科康润注册资本243.2749万元,架桥资本拟以2000万元的价格从公司受让其所持有的上海中科康润注册资本243.2749万元。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合计转让上海中科康润股权4.2105%。

        值得一提的是,康鹏科技出售资产处于亏损且零营收状态。数据显示,2022年以及2023年1—9月,上海中科康润营业收入均为0,实现净利润分别约为-1098.5万元、-1654.69万元。

        对于此次交易,康鹏科技表示,经初步测算,本次股权转让的定价为4000万元,交易完成后预计可增加投资收益3513.45万元(税前),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如果本次交易顺利完成,预计对2024年度公司利润产生影响,该影响不具有持续性。

        4月23日,康鹏科技也对外披露了公司2024年一季度业绩情况,同样营收、净利双降,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69亿元,同比下降23.02%;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1917.51万元,同比下降10.89%;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则出现负值,约为-1538.14万元,同比转亏。

]]>
2024-04-24 10:59:00科创板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199.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4/66287651a16bd.png
收购可若瑞娜疑点多 三清互联IPO难以回避的质疑/html/2024/04/162197.html

      排队数月,北京三清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清互联”)创业板IPO迎来新进展,公司对外披露了一轮问询回复意见。报告期内,三清互联收购可若瑞娜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若瑞娜”)控股权一事遭到了监管重点关注。从此次收购来看,可若瑞娜的作价,业绩承诺期前、期中、期后净利表现等出现较多疑点,并且穿透来看,三清互联与可若瑞娜不仅有股权关系,三清互联大客户昔日子公司俊朗股份还曾属于可若瑞娜关联方。

截图来自三清互联招股书

  标的未盈利却给出高溢价

  在可若瑞娜未盈利的情况下,三清互联以超高溢价拿下了公司控股权。

  资料显示,标的可若瑞娜成立于2012年3月5日,主营业务为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及配件、断路器、高低压电器及成套设备的生产与销售。三清互联则主要从事电力物联网感知层终端及成套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2020年12月,三清互联以自有资金8000万元收购了上海缘实、上海丝格持有的可若瑞娜合计80%的股权。

  在上述股权变动前,上海缘实、上海丝格、上海豪旋分别持有可若瑞娜50%、30%、20%的股权,通过上述交易,上海缘实、上海丝格退出。

  财务数据显示,可若瑞娜2019年、2020年1—7月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396.92万元、1429.7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72.31万元、-78.7万元。虽然2020年1—7月净利亏损,但此次收购以2020年7月31日为基准日,经收益法评估,可若瑞娜股东全部权益的市场价值为10719万元,较账面所有者权益1413.47万元评估增值9305.54万元,增值率为658.35%。

  上述情况也引起了监管关注,深交所要求三清互联说明可若瑞娜产品、业务与公司的区别、联系、协同性;在一次设备市场竞争激烈、门槛较低、可若瑞娜业绩亏损的情况下,公司收购可若瑞娜的原因、必要性。

  此外,深交所还要求三清互联说明可若瑞娜收购定价的具体方法、过程,收入增长率、毛利率、折现率等关键参数及其选取的依据、合理性,说明公司收购价格的公允性。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科技产业投资分会副会长兼战略投资智库执行主任布娜新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无论IPO公司还是上市公司,收购标的亏损却给出高溢价,这其中的合理性都需要企业给出说明。

  三清互联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收购可若瑞娜的定价合理,关键参数及其选取依据合理,与可比收购案例对比分析,不存在明显差异,收购价格公允。

  标的业绩承诺期净利转正

  针对上述收购,交易对方也做出了业绩承诺,而从可若瑞娜业绩承诺期前、期中、期后净利表现来看,也有疑点待解。

  根据三清互联与上海缘实、上海丝格、上海豪旋、李付天签订的股权收购协议,交易对方承诺可若瑞娜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70万元、1485万元、1565万元。根据大信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若瑞娜2020—2022年实际完成的业绩分别为718.19万元、1521.64万元、1599.90万元,各年度业绩承诺完成率为107%、102%、102%。报告文号显示三份审计报告均于2023年出具。

  不难看出,可若瑞娜收购前利润较小、发生亏损,但收购后净利润即大幅转正、增长。对此,深交所也要求三清互联说明可若瑞娜业绩出现上述变动的原因、合理性,详细说明业绩承诺期内可若瑞娜主要财务数据,重大合同获取、客户开拓、销售回款情况,其主要客户及供应商是否发生重大变化、与公司的客户及供应商是否存在重叠。

  三清互联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下半年开始,可若瑞娜转型为以自主生产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此外订单也大幅增长,在2020年因在国网中标并拓展电力设备制造商客户,在手订单金额大幅增长。另外,可若瑞娜在电能计量箱业务领域逐步拓展了多家客户,相关收入在收购前后实现明显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业绩承诺期刚过,即2023年1—3月,可若瑞娜净利再度转亏,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为-199.14万元。不过,三清互联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2023年全年,可若瑞娜实现净利润为1675.01万元,为盈利状态。

  另外,数据显示,2020—2022年以及2023年1—3月,可若瑞娜毛利率分别为26.2%、23.68%、22.83%、11%,处于下降态势。此次收购可若瑞娜控股权,三清互联账上也形成6182.36万元商誉。

  深交所要求三清互联结合可若瑞娜报告期内毛利率持续下滑、2023年1—3月亏损的原因,说明各期末未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合理性。

  相比三清互联超盈利能力,超6000万元商誉也并不是一个小数字。2021—2023年,三清互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5062.71万元、5415.24万元、1.03亿元。

  三清互联也提示风险称,如果未来可若瑞娜自身经营发生较大变化,或未来宏观经济、政治环境、市场条件、产业政策或其他不可抗力等外部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使公司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

  大客户曾是标的关联方

  深究三清互联与可若瑞娜各方关系,除了股权关系外,两家公司也有其他联系。

  根据保荐工作报告,李付天为可若瑞娜原实际控制人、现任法定代表人,李付天之子为李耀耀。

  招股书显示,2021、2022年,在三清互联前五大客户名单中,俊郎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俊郎电气”)均在列,分别系公司第二大、第三大客户,三清互联向其销售金额分别约为2899.24万元、1805.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96%、3.12%。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6月之前,俊郎电气曾有一家子公司俊朗股份,而李耀耀系俊朗股份董事。这也意味着俊朗股份此前属于可若瑞娜关联方。

  针对上述关系,深交所也要求三清互联补充说明收购资金的来源,可若瑞娜原实际控制人李付天收到股权转让款后的资金用途及去向;李付天及其关联方与俊郎电气、俊朗股份的股权、人事安排、业务往来或其他潜在利益安排;公司2021年开始对俊郎电气销售金额大幅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销售回款是否存在异常。

  在投融资专家看来,任何IPO公司的以往“关联”交易都是监管层关注的重点,其定价公允性、合理性都会被追问。

  三清互联方面表示,在2020年9月,可若瑞娜原实际控制人李付天之子李耀耀卸任俊朗股份的董事,可若瑞娜与俊朗股份的关联关系已于2021年9月终止。

]]>
2024-04-24 10:38:00IPO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197.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4/662871e92ca7a.png
油气开采成本增加 潜能恒信2023年大幅亏损!/html/2024/04/162194.html

        4月23日晚,潜能恒信发布2023年年报。受原油价格较去年同期降低、油气开采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潜能恒信2023年净利润为-1.28亿元,由盈转亏。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收盘,公司股价报13.9元/股,总市值44亿元。

        业绩大幅亏损

        潜能恒信202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4.81亿元,同比减少0.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28亿元,同比减少 412.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亏损1.29亿元,基本每股亏损0.40元/股。

        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合作区块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8个石油区块,包括6个国内石油区块、2个海外石油区块。

        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渤海05/31合同区已钻探CFD2-4-1井、CFD2-4-2D井暂时资本化的相关钻井勘探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原油价格较去年同期降低、油气开采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公司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勘探费用增加。

        公司此前发布的2023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3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11亿元至亏损1.35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4105.66万元。

        向实控人借款3亿元

        潜能恒信还披露了关于控股股东向公司提供借款暨关联交易的进展公告。

        公告显示,公司加快海上、陆上区块勘探开发进度,推动海外全资公司智慧石油渤海、南海合作区块尽快由勘探转向开发生产,推动海外全资公司智慧油气蒙古国陆上合作区块勘探发现,为实现上述目标,智慧石油、智慧油气需加快相应勘探开发资金投入。出于筹措资金融资成本及时效考虑,公司向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周锦明借款3亿元。

        根据公告,2024年4月11日公司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控股股东向公司提供借款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公司向周锦明借款3亿元,借款期限为3年。相关具体操作事项授权公司管理层办理。

        截至公告日,公司已收到周锦明全部借款金额3亿元。借款主要用于支持智慧石油海上、智慧油气投资有限公司陆上区块勘探开发及日常经营所需,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借款期限及额度内连续循环使用,借款利率按不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息。公司就此次借款无需提供保证、抵押等任何形式的担保。

        潜能恒信此前在4月15日还披露了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解除质押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接到周锦明通知,获悉周锦明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办理了股份解除质押业务,4月12日,周锦明解除质押股数合计2049.22万股,本次解除质押占其所持股份比例合计15.56%。截至本公告日,上述股东资信状况良好,质押的股票不存在强制平仓的情形。若后续出现平仓风险,周锦明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提前购回、补充质押等方式应对平仓风险。

]]>
2024-04-24 09:40: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194.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4/6628633cd7c4e.png
电鳗财经|百达智能IPO:现金分红1500万且七成进入实控人夫妇口袋/html/2024/04/162193.html

        《电鳗财经》文 / 李瑞峰

        3月19日,百琪达智能科技(宁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达智能)北交所IPO接受了第三轮问询,并与3月28日中止了上市进程。招股书显示,百达智能主要从事永磁材料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永磁材料氢碎服务,产品主要包括半自动磁场成型压机、全自动磁场成型压机、全电动磁场成型压机以及氢破碎炉等。

        在阅读该公司提供的上市资料时,《电鳗财经》注意到, 此次IPO,百达智能计划用4300万元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而过去几年该公司现金分红1509万元,超过七成落入了实控人夫妇的口袋中。此外,该公司的第二大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仅为七成多,未来新增产能如何消化值得关注。此外,近六年内该公司仅有一项发明专利。

        现金分红1500万元 4300万元募资补流

        招股书显示,此次IPO,百达智能计划募集资金2亿元,其中1.04亿元用于年产500台永磁材料装备数字化车间项目,0.53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0.4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由此可见,此次IPO,百达智能将用4332万元补充流动资金,超过总募集资金的两成。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和2021年,该公司分别现金分红507万元和1002万元,合计1509万元。

        截至最新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百达智能第一大股东王晗权直接持有发行人55.5814%的股份,其担任驰昇投资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可实际支配驰昇投资所持有的公司9.3023%股份的表决权,王晗权直接和间接控制发行人64.8837%的股份,在公司担任董事长、总经理;股东王爽直接持有公司3,670,00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8.5349%,在公司担任董事;王晗权与王爽为夫妻关系,二人合计控制公司73.4186%的股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可见,上述超过七成现金分红落入了实控人夫妇二人的口袋中。但值得注意的是,百达智能的资金并不富裕。从2020年至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各期末,该公司的货币资金分别为246.97万元、683.86万元和1,509.06万元。

        然而,在资金不富裕以及计划用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情况下,该公司还用货币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公司用217万元投资了权益工具,用1951万元购买了理财产品。

        此外,百达智能的实际控制人王晗权还拆借了公司的资金。招股书显示,2020年期初,王晗权占用资金余额为17.82万元,主要系王晗权因2019年3月个人银行贷款到期从公司拆借500万元资金归还其贷款,形成资金占用计提的利息,拆借本金于2019年12月归还公司,利息于2020年4月归还公司。

        百达智能在招股书中表示,2020年3月至12月期间,实际控制人占用公司资金主要用于个人投资理财,不存在通过体外资金循环粉饰公司业绩的情形。相关资金占用费按照公司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2020年12月,该公司将资金占用本金500万元及利息11.84万元全部收回。

        第二大产品产能利用率低 新增产能如何消化?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百达智能来自磁场成型压机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3.4%、50.84%和60.48%,同期来自氢破碎炉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22%、10.32%和6.03%;永磁材料氢碎服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6.48%、35.31%和29.87%。

        此次IPO,百达智能计划用1.04亿元募集资金扩大产能。报告期内,百达智能的磁场成型压机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0.64%、91.11%和99.57%;同期氢破碎炉的差能能利用率分别为86.67%、93.33%和100%,同期永磁材料氢破碎服务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4.25%、78.08%和71.16%。

        由此可见,尽管百达智能的第一大业务的产能利用率高达九成以上,但其第二大业务的永磁材料氢碎服务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高,只有七成多一点儿。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末,百达智能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3,962.79万元、6,197.83万元和5,895.52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29.75%、43.92%和28.12%,期末存货占比较高。

        百达智能表示,随着公司产能产量规模的扩大,存货余额有可能进一步上升。存货余额较大,占用公司经营资金,导致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偏低,带来一定流动性风险和财务风险。此外,如果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滑,可能会造成存货减值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在百达智能的存货中,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0.3万元、479万元和778万元,占比分别为0.26%、7.73%和13.2%,占比在持续上升。

        在第二大业务产能利用率仅为七成以及存货占比较高的情况下,百达智能募资的产能利用率如何消化?值得关注。

        近六年仅有一项发明专利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百达智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721.38万元、849.64万元和1192.53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5%、6.09%和6.37%。

        报告期内,百达智能的同行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02%、5.06%和5.54%。百达智能表示,公司研发费用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系公司为保持和提升在永磁材料专用设备的技术优势,公司重视研发与创新,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和材料耗用持续增加,因此导致研发费用率占比持续上升,且整体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招股书显示,百达智能已获得了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80项、外观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5项。

        值得注意的是,百达智能最近取得的发明专利是在2022年12月份,而上一项发明专利的取得时间是2018年5月份。由此可见,近六年内,百达智能仅有一项发明专利。

        对于上述情况,《电鳗财经》向百达智能发去了求证函,该公司在回复中表示,对于上述问题,请查阅公司招股书及公开披露信息。

]]>
2024-04-24 08:27:00IPO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193.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4/thumb_320_180_662851b282adc.png
唐嫣的黑色长裙之夜:挂脖风情,优雅绽放的魅力序曲/html/2024/04/162191.html

《电鳗娱乐》 电鳗号/文

        近日,唐嫣工作室更新一组活动图。唐嫣一袭黑色挂脖长裙配卷发红唇,风姿绰约,回眸浅笑明媚张扬,优雅大方!

        唐嫣身着一袭挂脖式黑色长裙,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吸引着每一个目光。裙摆随着步伐轻轻摇曳,仿佛是优雅的旋律在空气中舞动,让人忍不住为之驻足。这身长裙简约而不失华丽,将她的身形勾勒得恰到好处,既展露出东方女性特有的柔美,又彰显出一种明媚张扬的气质。

        唐嫣的装扮不仅仅是对时尚的追求,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黑色,作为永恒的经典之色,代表着深邃与神秘,而挂脖设计则巧妙地突出了她的肩膀线条和颈部美感,无需过多的装饰,就自然散发出一种高级感。这种设计巧妙地平衡了性感与端庄,让唐嫣在众多明星中脱颖而出,成为焦点。

        长裙的面料轻盈飘逸,宛如夜色中的一缕轻烟,轻柔地环绕着她的身体,每一次转身都带来新的惊喜。裙身的剪裁细致入微,既贴合身形又不失流动性,展现了设计师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这样的设计不仅凸显了唐嫣的女性魅力,更是对她个人风格的一次完美诠释。

        在这个特别的夜晚,唐嫣的每一次亮相都是对优雅的重新定义。她不仅用服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更用气质和态度传递着女性的自信与力量。她的笑容,如同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照亮了周围的一切,让人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温暖与坚定。

        唐嫣的这一身穿搭,不仅是对个人品味的展现,也是对时尚界的一次致敬。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时尚:它不是简单的跟风,而是要有自己的见解和选择,是要在细节中寻找到与众不同的美,是要在众人面前展现出最真实、最动人的自己。

]]>
2024-04-23 16:43:00娱乐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191.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3/66277603d693f.jpg
复古风潮再起航 孟佳机车造型引领时尚新趋势/html/2024/04/162190.html

《电鳗娱乐》 电鳗号/文

        近日,孟佳工作室晒出一组造型图。孟佳穿复古机车服配马丁靴,眼神犀利气场强大,酷飒气质拉满,展率性不羁的时尚态度!

        随着时尚轮回的车轮缓缓转动,复古风格再次席卷时尚界,成为潮流的新宠。在这场视觉盛宴中,孟佳以一身机车造型惊艳亮相,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划过时尚圈,让所有人的目光为之一亮。她身着剪裁合体的皮夹克,搭配经典的牛仔裤,脚踩一双光泽感十足的皮靴,整体造型散发着不羁与自由的韵味,将复古与现代完美融合,展现了一种别样的时尚态度。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时尚总是在不断地进化。而复古风,就像是一股清流,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回味经典,寻找那份久违的怀旧情怀。孟佳的造型正是这样一种尝试,她用服饰讲述了一个关于时间与记忆的故事。皮夹克的硬朗线条和金属扣环的冷峻质感,让人联想到旧时光中那些勇敢无畏的骑士形象,而这一形象又与现代都市女性的独立自主不谋而合。

        孟佳的这一身打扮,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致敬,更是对未来时尚的一次大胆预言。它告诉我们,时尚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是历史与现代的交汇,可以是不同文化的碰撞,更可以是个性的展现。在孟佳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将个人魅力与时尚元素结合得恰到好处的力量。

        此外,孟佳的造型还传递出一种生活哲学——无需刻意追随,只要坚持自我,每个人都能成为时尚的引领者。她的每一次出现,都是对自我风格的一次肯定,也是对公众审美的一次引导。在她的演绎下,复古不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一种创新与再造,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自信。

        当孟佳走在充满现代感的街道上,她的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有力。仿佛在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真正经典的东西永远不会过时。她身上所散发出的复古风情,不仅是一种时尚的选择,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
2024-04-23 16:34:00娱乐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190.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3/6627741c427e0.jpg
魏建军亲自出马,长城汽车新一轮营销攻势来袭/html/2024/04/162189.html

《电鳗汽车》 电鳗号/文

        长城汽车再次迎来组织架构的深度调整。据最新消息透露,董事长魏建军将亲自出马,重点把控公司的营销战略,这一决策无疑预示着长城汽车在市场布局上的重大转变。

        长城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中坚力量,一直以其创新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受到业界关注。此次组织调整,是长城汽车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求更大突破的重要一步。随着董事长魏建军亲自抓营销,这不仅表明了公司对当前市场形势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长城汽车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在魏建军的领导下,长城汽车曾凭借哈弗系列SUV在市场上取得辉煌成就,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的一匹黑马。如今,面对更加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长城汽车选择在此时进行组织调整,无疑是希望借助魏建军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前瞻性的市场洞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

        值得关注的是,魏建军亲自抓营销并非简单的权责变更,更是一次战略层面的调整。这可能意味着长城汽车将在产品设计、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和细致的工作,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这一举措也可能推动长城汽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发展步伐,加快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

        此外,魏建军亲自抓营销的背后,还体现出长城汽车对人才和团队能力的重视。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激发内部活力,长城汽车希望能够吸引和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总之,长城汽车的新一轮组织调整,不仅是对现有市场策略的一次优化,更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一次深刻把握。在魏建军的亲自带领下,长城汽车的营销战略将更加精准高效,品牌形象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变革将为长城汽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的成功。

        在变革的浪潮中,长城汽车正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坚定的步伐,开启新一轮的征程。在魏建军的领导下,长城汽车的营销新航向,必将引领企业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
2024-04-23 15:06:00财经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189.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3/66275ed38f1b0.jpg
雅创电子净利下降超60% 参股公司亏损确认投资损失拖累业绩/html/2024/04/162188.html

《电鳗财经》电鳗号/文

        雅创电子 2023年年报

        4月22日,上海雅创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创电子”)发布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7,022.33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12.14%。

        据悉,2023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仍处于行业下行周期。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营收为 5,201.3 亿美元,同比下滑约 9.4%。分季度来看,受部分终端市场需求逐步改善带动,2023 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半导体市场已开始呈现复苏态势,第四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营收环比增长 8.4%,半导体市场在经历了持久的下行调整之后,走出了一道 U 型曲线。

        此外,2023年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出现分化,下游需求呈现结构分化趋势,消费电子自三季度开始呈逐步复苏状态,汽车电子和工业由于其自身需求相对稳定的特性,以及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相对较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 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 3,016.1 万辆和3,009.4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1.6%和 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实现较高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销突破 900 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 30%,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快速增长。

        雅创电子在年报中指出,从公司单季度收入变动趋势来看,与半导体及车市的走势相似,公司的销售额亦逐季度有所改善,实现逐季度环比提升,公司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处于低谷,第二季度有所改善,第三季度较第二季度环比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第四季度销售额为81,573.51 万元,为公司单季度历史新高,其中收购子公司 WEC 亦对公司销售额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2023 年度,尽管雅创电子的营收有所提升,但是归母净利润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326.25 万元,同比减少 65.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5,047.15 万元,同比减少 66.07%。

        雅创电子在年报中解释称,公司归母净利润及扣费归母净利润的下降主要因受汇率波动的影响,公司的毛利率同比下降了 2.56 个百分点;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存货、应收账款以及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金额大幅增加,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金额为3,768.23 万元;公司新增的参股公司威雅利经营亏损,公司根据持股比例对其确认投资损失2,374.51 万元。

        据了解,模拟芯片厂商的主要竞争力之一为产品的丰富度,因此,产品设计能力是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业绩增长的驱动力。雅创电子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将在自研 IC 业务中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丰富产品型号,进行产品性能和技术的升级。同时公司将进一步扩大研发范围,陆续完善布局,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雅创电子还将结合宏观经济情况和资本市场发展变化情况,根据实际需要,寻求与推进产业投资与并购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2022-2023 年度,雅创电子分别完成了对怡海能达、欧创芯以及 WEC 的股权收购,截至2023年期末,公司商誉为 12,692.11万元,占当期期末总资产的比例为 4.73%。公司也指出如果未来被收购公司经营状态出现恶化,则可能产生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电鳗财经》关注到,怡海能达在2023年已由消费电子逐步向汽车电子转型,汽车电子收入占比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汽车、工业等领域,该类市场相对稳定性较高;欧创芯自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后,其技术产品等也在陆续计划转型至车规级。

        《电鳗财经》将对雅创电子未来业绩变化情况,及股价走势保持关注。

]]>
2024-04-23 14:53:00财经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188.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3/66275cfe44a8f.jpg
盈康生命营收净利双增长实现扭亏 加速推动全产业链布局与发展/html/2024/04/162187.html

《电鳗财经》电鳗号/文

盈康生命 2023年年报

        近日,盈康生命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7,079.79 万元,同比增长 27.20%,为 2019 年以来最高增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043.63 万元,同比增长 116.85%。

        据悉,盈康生命聚焦打造预/诊/治/康全产业链生态平台,提供以肿瘤为特色的医疗服务以及关键场景、关键设备医疗器械的研发、创新和服务。盈康生命在年报中指出,2023年营收规模显著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主要源于:医院板块聚焦医院-生态-平台建设,学科水平、诊疗能力不断提升,区域下沉辐射用户口碑持续优化带来规模稳定增长;精细化运营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数字化平台的搭建实现全流程降本增效;医院经营质量提升,获行业及用户认可,三年内孵化两家三甲医院(四川友谊医院、运城医院)、一家二甲医院(苏州广慈肿瘤医院)。

        2023年盈康生命医疗服务实现收入 114,907.01 万元,超越 2021 年达历史最高水平,手术量达到了 24,178 例,同比提升 20%,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维持 70%以上。医疗器械板块聚焦生态布局能力提升,并购标的高效整合实现规模快速增长,奠定高质量发展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医疗器械业务实现收入 32,172.78 万元, 同比提升 101.69%。

        《电鳗财经》关注到,我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有望持续保持高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民营肿瘤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公立肿瘤医院,预计民营肿瘤医院 2025 年收入有望达 1067 亿元,肿瘤医疗服务市场总体将增至 7003 亿元,公立医院产能扩张有限,且目前床位负荷饱满,民营医院将成为有力补充。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政府对医疗领域的大力扶持,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迅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报告显示,2023 年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市场规模预计达 1.2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6%;流通市场规模预计达 1.4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

        综合上述因素,盈康生命所处的肿瘤医疗服务市场广阔,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未来盈康生命将持续加大对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和内在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加速推动全产业链的布局和发展。

        《电鳗财经》还关注到,盈康生命持续建设、完善在线医疗平台。首先,规范化是通过线上沉淀技能、案例和临床培训,支持临床带教、人才培养和优化诊疗规范;共享化则实现了院内和院间影像、病理、检验、诊疗能力和专家资源的共享。

        此外,全景病例和健康档案的推出,实现了健康数据的整合,为“健康入户”奠定了数据和服务能力基础;多学科会诊基于平台的能力共享,横向拉齐各机构的诊疗及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形成生态拓展能力。盈康生命在年报中指出,未来公司三四级手术患者 MDT 比率将持续提升,《电鳗财经》将对盈康生命未来业绩表现保持关注。

]]>
2024-04-23 14:46:00财经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187.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3/66275a87a4a30.jpg
存储芯片行业大幅波动 江波龙去年巨亏超8亿元/html/2024/04/162186.html

《电鳗财经》电鳗号/文

        《电鳗财经》关注到,江波龙主营业务为半导体存储应用产品的研发、设计、封装测试、生产制造(SMT 及组包环节,下同)与销售。公司面向消费电子、数据中心、工业、通信、汽车、安防、监控等行业应用市场和消费者市场,为客户提供存储芯片与产品。目前,公司拥有嵌入式存储、固态硬盘、移动存储和内存条四大产品线。按品牌划分,公司已经形成了面向工业市场(To B)的 FORESEE 品牌产品矩阵及面向消费者个人市场(To C)的 Lexar(雷克沙)品牌产品矩阵。

数据源自 巨潮资讯

        2022年8月5日,江波龙登陆深交所创业板。2023年3月22日,江波龙发布了上市以来首份年报,2022年,江波龙实现营业收入83.30亿元,同比减少14.55%;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79.70万元,同比减少92.81%。

江波龙 2023年年报

        近日,江波龙发布最新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01.25亿元同比增长21.55%,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8亿元,同比减少1237.15%。

        对2023 年公司经营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江波龙在年报中指出,存储芯片行业大幅波动对经营构成严峻考验。受全球经济恢复放缓和通胀上升的影响,终端市场需求疲软,尤其是受到消费者支出影响的手机、PC 等重要市场需求低迷,导致半导体存储产品的需求下降。自 2022 年下半年开始,终端市场库存高企的压力向上传导至半导体存储产业链,导致存储芯片单位价格快速下降,并一直持续至 2023 年三季度。

        依据 CFM 闪存市场,2023 年上半年,NAND Flash 市场综合价格指数下跌 27.6%,DRAM 市场综合价格指数下跌 29.6%。根据三星、海力士、美光等企业公布的财务数据,国际存储原厂 2023 年上半年也均出现明显亏损。

        另一方面,2023 年江波龙期间费用金额为 15.86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7.18 亿元,增幅 82.64%,其中研发费用达到 5.94 亿元,同比增长 66.74%;研发费用中股份支付金额 1.11 亿元。

        江波龙在年报中还指出,未来公司将立足于存储半导体行业,以打造成为国际化存储品牌企业作为目标。研发方面,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从晶圆分析、存储器设计、固件研发、测试能力,以及自研芯片等维度进一步夯实公司的技术以及产品能力。制造方面,整合先进封装测试技术,完善全球制造业务链布局,提高产品品质和交付效率,增强产品创新能力与综合竞争力。品牌方面,将坚持以品牌为载体,通过丰富自主品牌内涵,加大品牌市场宣传以及提高用户粘性,提升品牌附加值。同时,公司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快全球化布局。

        江波龙 2024年一季报

        《电鳗财经》还关注到,江波龙发布的2024年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4.53 亿元,同比增长 200.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4 亿元,同比增长 236.93%,环比增长 598.33%。

        2024年,江波龙所处行业环境能否得到改善,公司能否摆脱亏损困境,《电鳗财经》将持续予以关注。

]]>
2024-04-23 14:37:00财经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186.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3/662758b8de586.jpg
欧菲光逆境反转:2023年营收超160亿 出售房产助力实现扭亏/html/2024/04/162185.html

《电鳗财经》电鳗号/文

欧菲光 2023年年报

        近日,欧菲光发布最新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8.63 亿元,同比增长 13.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90.50 万元,同比增长101.49%,实现扭亏为盈。

        据悉,欧菲光深耕光学光电行业二十余年,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及其他智能应用新领域,主要包括光学摄像头模组、光学镜头、指纹识别模组、3D ToF、智能驾驶、车身电子、智能座舱和智能门锁等相关产品。

        据 IDC 机构数据,2023 年全球智能手 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 3.2%,至 11.7 亿台。但 2023 年下半年,智能手机市场需求有所好转。据 IDC 数据,2023 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3.3 亿台,同比增长 8.5%,高于 7.3%的增长预期。

        欧菲光也在年报中指出,受益于下半年终端客户需求和销售收入大幅增加,公司 2023 年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带动公司产能利用率提升,同时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高附加值产品的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产品毛利率稳步提高;2023 年,欧菲光还进一步优化产业基地布局,完善产业链一体化各个环节,推动智能制造及精细化管理,随着一系列降本增效管理举措的落地,公司盈利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欧菲光 2023年当期非经常性损益明细表

        另一方面,2023年,欧菲光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93亿元,虽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94.10%,但仍为负值。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欧菲光的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为3.70亿元,主要系政府补助、非流动资产处置等事项影响。2023年,欧菲光非经常性损益中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7049.73万元,政府补助为1.22亿元。

欧菲光 2023年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根据欧菲光年报,2023年6月,欧菲光出售了于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康阳路 233号的房屋及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价格为3.39亿元,该资产为上市公司贡献的净利润为6024.1万元。2023年 12月,欧菲光出售了于深圳市光明高新区西片区,东明大道南侧、十二号西侧的房屋及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价格为6.06亿元,该资产为上市公司贡献的净利润为436.41万元。

欧菲光 营业收入构成

        《电鳗财经》关注到,2023年,欧菲光智能手机产品收入占比为72.66%,智能手机仍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但另一方面,欧菲光的智能汽车产品及新领域产品销售进入也在快速增长,在占收入的比重也有所提升。

        据悉,欧菲光将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划分为智驾域、车身域、座舱域三大板块,深度布局智能驾驶、车身电子和智能座舱领域。公司以光学镜头、摄像头为基础,形成周视系统、自动泊车系统、行泊一体驾驶域控制器、集成以太网关的车身域控制器等系统级产品定制能力。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快速的开发周期、稳固的客户基础以及高品质、自动化的制程工艺,推动智能汽车相关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此外,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新领域相关产品,多方位布局智能门锁、运动相机、工业及医疗、VR/AR 等新领域光学光电业务。

        2024 年,消费电子产业开始出现回暖迹象,各大消费电子终端厂商积极创新产品类型、拓展应用场景,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并不断探索更多的产业机遇。未来欧菲光将持续加强新型技术领域产品的开发,多方位布局智能门锁、运动相机、工业及医疗、VR/AR 等新领域光学光电业务。《电鳗财经》将对欧菲光未来发展情况,及其业绩表现保持关注。

]]>
2024-04-23 14:25:00财经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185.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3/66275680c34b4.jpg
?汇添富基金郑慧莲:中国和海外消费股之比较/html/2024/04/162184.html

        我做美股等海外消费投资也有一些年了,这篇文章想对中国和海外的消费股做些比较。

        消费公司的种类很丰富,有很多不同维度的分类方法。若选择一种比较大众化的分类方法,可分为必选消费和可选消费,更进一步又可分为必选实物消费、必选服务消费、可选实物消费、可选服务消费。

        我们在必选消费和可选消费的各个子领域中,分别选择一家中国和海外的龙头公司,对营业收入、净利润、ROIC、PE等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必选消费的子领域包括日用个护、功能饮料、化妆品、食品、啤酒,可选消费则涵盖运动服装、奢侈品、超市、汽车、家装渠道、专业渠道、酒店、餐饮和电商等。这里要先说明几点:

        一是在“奢侈品公司”里,海外主要是皮具、珠宝等公司,我们在国内没有相对应的公司,所以选取的是中国高端白酒公司,这属于有中国特色的广义奢侈品范畴,其实与海外的奢侈品公司并不能完全类比。

        二是在“专业渠道”里,折扣店、化妆品专营店、户外专营店、运动专营店等都是海外公司,我们在国内也没有找到相应业态的上市公司。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从财务指标、公司质地来看,中国很多的龙头公司其实是很优秀的。但中国企业由于仍然处于发展的中早期阶段,所以在很多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领域:

        (1),体系化的制度建设能力有待加强。其实,我们能看到,中国龙头公司的一个短板在于国际化程度不高,而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可能正是缺乏体系化的制度构建能力。不少中国的龙头公司在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必须要突破认知,实现平台化、体系化运作,才能打开公司成长的天花板,最终实现跨产品线、跨地区等的顺利拓展。这或许是很多中国龙头公司的当务之急。

        (2),品牌积淀仍需时日。中国很多龙头公司目前还偏向于“产品驱动型”和“渠道驱动型”,而海外有不少龙头公司偏向“品牌驱动型”。

        “产品驱动型”“渠道驱动型”和“品牌驱动型”的区别在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穿越周期的能力。我们发现,海外很多龙头公司中长期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好,他们都经过很多轮周期的考验。平均来说,在过去20-30年,海外龙头消费品公司能实现10%左右的业绩复合增速(包含了股权回购等带来的业绩增厚)。而中国公司大多数比较年轻,还没证明过自己穿越过多次周期的能力和长时间运营的稳定性。所以,在日用个护、化妆品、食品、啤酒、运动服装等较大的消费赛道,中国龙头公司的规模往往小于海外龙头公司。

        总体看,海外龙头公司更可能提供中长期复利,这是当前中国龙头相对薄弱的。因而海外公司的估值溢价来自于中长期的稳定性,而中国公司的估值溢价往往来自于在阶段性较快增长时期给予的增长溢价,而一旦增速放缓,估值就会下杀较多,这也导致中国公司的股价的波动率会明显高于海外,哪怕龙头公司亦然。

        (3),战略选择和定力有待加强。中国某些消费领域比较“卷”,导致一个有潜力的行业或许很快就会成为红海,也导致一些领域或许会被跨界竞争、永久颠覆。“卷”的背后是企业的战略选择的模糊和定力的缺乏。很多企业,一旦看到有新的增长领域,就想去做,而正因为新进入者很多,现有玩家也不得不加快发展速度,抢占市场,导致“卷”。此外,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兴趣的变迁也很快,更加剧了供给方的“卷”。“卷”带来的结果是,一些生态系统会缺失均衡性,容易大起大落。

        国内消费渠道领域是业态永久性变迁的典型,包括超市、百货、家装渠道及各类垂直性行业里的专营渠道。中国消费者购买渠道的变迁速度是全球最快的。近几年,中国电商公司凭借全球最高的运营效率和最快的发展速度,把不少线下渠道“卷”得难以为继,哪怕是曾经的龙头公司都未能幸免。这也导致中国渠道业态的丰富性远不如海外,海外公司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讲究秩序感,而中国难免有种“一鲸起万物落”的感觉。

        此外,一些像小食品、小家电等产品的细分赛道也容易昙花一现,“网红效应”或“潮流属性”较强。

        (4),高质量增长的理念有待强化。中国公司对增长的渴望更强,而很多海外龙头公司会主动控制增长速度。前者聚焦于短期的高速增长,后者则更偏向中长期的持续增长。

        控制增长速度能够帮助龙头消费品公司真正获得品牌溢价。因为品牌溢价来自于供给的相对稀缺性、来自于消费者一直保持着一种购买渴求,在英语中称为desirability,这是很多公司努力想要维护和提升的最重要的竞争力。其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状态:消费者有很强的购买需求,但需求又不能时时地、很容易地被完全满足。奢侈品公司就是打造品牌溢价的典型案例。在比较奢侈品公司时,我们几乎没法找到国内的对标公司。这是因为中国的高端品牌经历的时间还不够久,且管理层很多时候更看重公司的增长速度,而非控制增长的速度以追求中长期的品牌生命力。当然,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层已经认识到中长期品牌生命力的重要性了,不少中国龙头公司正向这个方向去努力。

        中国企业的增长焦虑,其实也来自于竞争压力,你若不增长,空间就被人家抢去了。而在海外,我们经常会看到即便某个消费领域有几倍的增长空间,但玩家一直只有2-3家,几乎没有新玩家进入,而存量玩家每年也就是以约10%的速度增长。正因为这些公司控制增长速度,而且一直致力于提升增长质量,所以能获得高估值。这种高估值定价,其实是投资者对中长期增长的确定性和空间的认可。投资者能按照长久期资产去定价,估值中枢并不与短期增速挂钩,而是和其中长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质量相挂钩。我们认为,这种长久期的估值方法,未来或许在中国的最优秀的龙头公司身上也会慢慢地看到。

        (5),中国消费行业的很多细分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海外消费股的子行业很多、标的很丰富和广泛。所以,海外消费股有不同的细分贝塔,在不同的宏观背景下,我们都能找到不同的标的去做组合配置。而中国消费品公司往往更多地受到同一贝塔的影响,因为大家所做的领域都还是比较大众化的。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丰富多彩的消费企业,致力于在不同的细分赛道里,做出很好的产品和服务,也让中国消费者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

        下图展示了MSCI必选消费指数、MSCI可选消费指数与美国GDP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可选消费公司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必选消费公司。但拉长了看,可选消费公司在波动中,不断的成长,类似于巴菲特所讲的“滚雪球”效应,长坡厚雪且不断地积累。而必选消费公司则低波动低增长,能够获得“稳稳的幸福”。我们相信,未来,无论在可选消费还是必选消费领域,中国也将有越来越丰富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来。

        图1.

        数据来源:彭博,截至2024/4/18。

        总而言之,中国和海外的消费股各有特点,中国有无与伦比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而海外拥有历久弥新的消费品牌和专业细分的消费领域。当前,中国消费公司仍旧处在发展的中早期阶段,市场制度建设、品牌延续时间、增长的可持续性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相信,未来中国消费行业中长期仍将持续受益于消费升级趋势,向成熟市场不断靠拢,越来越多优秀的消费公司将脱颖而出。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章涉及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我们对当前时点的看法,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所涉观点和判断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文仅用于沟通交流之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可投资于境外证券的基金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

]]>
2024-04-23 14:29:00基金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184.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3/662755f3e76c3.png
降价“开卷”!有客户说不降价就不付款/html/2024/04/162179.html

        作 者丨左茂轩

        4月22日,理想汽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即日起2024款理想L7、理想L8、理想L9及理想MEGA将采用全新的价格体系,新定购用户及已定购未交付的用户均可享受新价格。

        具体来看,理想MEGA降价3万元至52.98万元起,理想L9全系、L7和L8的顶配及中配降价2万元,L7、L8的Pro版本降价1.8万元。同时,理想汽车方面还表示,将为2024款理想L7、理想L8、理想L9及理想MEGA的已提车车主提供现金回馈。

        有理想L9车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已收到现金回馈1.5万元的通知。虽然略有价差,但自己已经提车一个多月,退返金额在其心理预期范围之内。

        这是理想汽车成立以来,第一次明确的官方降价。并且,上述车型均是在今年3月1日才刚刚上市,也才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

        理想汽车是一众造车新势力中销量最高且率先在去年实现年度盈利,过去几年市场表现上佳。但汽车价格战的加剧、车市竞争格局的变化,理想汽车面临着来自诸多方面的挑战。

        宣布官降消息后,理想汽车(02015.HK)股价开始跳水,截至4月22日收盘,每股报97.45港元,下跌8.33%。

        理想降价背后

        一路高歌猛进的理想汽车,在今年3月急转直下。

        3月1日,被理想汽车寄予厚望的理想MEGA上市,对于这款售价超过50万元的MPV,理想汽车提出了月销8000辆的激进目标。事实上,业内普遍认为,无论从所在细分市场定位,还是昂贵的价格背后的潜在消费力,理想汽车的这一预期销量目标过于自信。

        雪上加霜的是,理想MEGA被恶搞的照片很快在网上疯传,理想汽车也被拖入网络舆论场的漩涡。

        3月11日,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朋友圈回应了负面舆论。“虽然身处黑暗,但是我仍然选择光明。”李想表示,理想汽车已经采取了法律手段,去应对事件中存在的有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3月21日发布的内部信中,李想也承认对纯电市场节奏的把握出现了误判。“我们错误地把MEGA的从0到1阶段(商业验证期),当成了从1到10阶段(高速发展期)进行经营。”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理想汽车目前暂未公布MEGA首月的交付数据,但从此前公布的单周销量数据来看远不及理想的预期。并且,受理想MEGA上市失利影响,理想全新L系列车型销量走势不及预期。

        由于理想汽车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MEGA身上,新款的理想L系列的车型也出现了销量增长缓慢的迹象,以致3月理想汽车的销量并没有突破3万辆,离在去年12月曾创下的破5万辆的月交付记录相距甚远。

        当然,理想汽车也面临着更复杂和严峻的外部环境。

        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强势崛起,影响最直接、最大的便是理想汽车。在问界M9和M7的带动下,问界今年已经连续三个月销量超过理想汽车,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销量冠军。而主推增程式电动车的问界,就是理想L系列最直接的竞品。

        对于理想汽车来说,华为带来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需要指出的是,战略反思过后的理想汽车,新一轮调整开始逐渐落地。4月3日下午,理想汽车内部发布全员公告,宣布开启矩阵型组织2.0升级,同时进行多个部门组织架构调整。这是2022年底理想汽车启动矩阵型组织升级后内部最大的一次调整。

        架构调整之后,理想汽车的第一场“战役”,是在4月18日上市的理想L6。理想L6将帮助理想汽车价格下探,从而扩大更广阔的25-30万元级别的消费群,是决定着理想汽车2024年整年交付量的一款关键车型。

        出人意料的是,理想L6的发布会异常低调。发布会上,刚调整为理想汽车产品线副总裁的刘杰宣布,原本理想L6定价是25.98万元,但是“考虑到大家对L6的期待,以及更多家庭希望有更低的购车成本。”最终定价:L6 Pro 24.98万元,L6 Max 27.98万元。并且,在5月5日前下定,还提供了价值2万元的首销权益。

        理想L6的价格略高于不久前降价至22.98万元起售的问界M7,理想又将和问界展开一场新的直接竞争。此外,即将在2024北京车展期间发布的新款问界M5,也将对理想汽车带来挑战。

        在性价比优势之下,初战告捷。理想汽车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理想L6上市72小时大定数量超过1万辆。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理想L6上市,随之而来的问题可能是会对理想L7产生一定的冲击。按照理想汽车方面的说法,L6 MAX版本与L7最低配价格可能相近,但配置和大小等不同,需求人群等还是很不一样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款车型均面向年轻家庭用户,除了L7大了一点之外,核心差异配置仅在于电池和空气悬架,但二者售价差却达到了7万元。

        从某种角度来形容,L6激进定价是理想汽车考虑到充实市场信心、提振销量的决定,但由于L6的性价比优势,削弱了L7的性价比。

        而在此次官降之后,除了会刺激部分销量之外,也会让理想L系列整个的产品线定价看上去更为合理,从而带动理想汽车整体销量目标的实现。

        价格战持续白热化

        理想并不是感受到巨大市场竞争压力的唯一一家车企。随着竞争加剧,价格被认为是刺激销量最直接的手段之一。

        进入4月以来,汽车价格战持续白热化。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刚刚过去的一周,特斯拉、理想、小鹏、广汽埃安、领克、吉利银河等新能源车企纷纷宣布对在售产品进行价格调整或补贴优惠。

        就在理想汽车的官降前一天,特斯拉中国宣布对Model S/3/X/Y车型售价进行调整,全系降价达1.4万元。

        4月20日,小鹏汽车宣布推出限时5亿购车补贴,除价格优惠外,小鹏还同步推出置换补贴、选装折扣及P7i车型部分城市0首付活动。

        日前,广汽埃安也通过其官方社交媒体公布了最新调整价格。据官方消息,AION Y Plus(不含Y Plus 310星耀)、AION V Plus全系、AION S MAX全系车型均降价1万。

        据了解,在领克08EM-P120长续航版Plus上市之际,领克也宣布对领克08EM-P全系车型进行购车优惠调整,购车即享4000元抵20000元权益。

        值得一提的是,和去年主要是燃油车开启大面积降价不同的是,今年以来,降价潮更多地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对于“价格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已从高速发展期逐步进入成熟期,供应链规模效应有所体现,价格下行是正常趋势,可以将“价格战”视为市场竞争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不过,他也表示,“价格战”也需要有底线,毕竟车辆本身有着较高的成本。“价格战”虽仍然会继续出现,但不会一直持续。

        但是,价格战已经对汽车产业的财务健康造成了影响。并且这种压力,已经自下而上传导到了整个产业链。

        4月18日,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采访指出,价格战和亏损卖车是行业处于不健康状况的表现,但在竞争达到稳定之前,降价压力将一直存在。去年中国市场平均车价下调15%,今年部分车型降幅达到20%至30%。

        “已经有部分客户说不答应(降价)就不付款。我们预计,价格谈判从年前开始会持续到年底。”

        徐大全称,博世几乎所有的供货板块都受到了压力,正努力在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和利润之间取得平衡,不会为市场份额牺牲利润。“只有保持良性循环,才能在新技术领域不断投资,支持企业长期发展。”徐大全强调。

]]>
2024-04-23 10:44:00汽车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179.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3/662720e7474e2.jpg
近3万户股东踩雷!亚星客车涉重大诉讼,负面风波不断/html/2024/04/162177.html

        亚星客车(5.270,-0.04,-0.75%)风波不断,不仅面临退市风险,还卷入重大诉讼,被银行冻结904.5万元。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亚星客车股价跌超40%。

图片来源:Wind数据

图片来源:Wind数据

        涉及重大诉讼

        4月22日晚间,亚星客车关于涉及重大诉讼及银行账户资金被冻结的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法院送达的《民事起诉状》《传票》等法律文书,原告哈尔滨市亿恒公交客运有限公司经哈尔滨亚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被告一)购得亚星客车车辆,因故障问题,原告诉请哈尔滨亚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亚星客车(被告二)返还购车款、赔偿损失共计8081.49万元,并负担本案诉讼费用。

        公告显示,该案件涉及产品责任纠纷,目前已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法院立案,但尚未开庭。

        与此同时,经申请人哈尔滨市亿恒公交客运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亚星客车因上述产品责任纠纷案被法院裁定冻结账号存款,冻结金额为904.5万元。

        亚星客车表示,上述案件诉讼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尚不能确定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带来的影响。公司正在积极与相关方协商,力争妥善解决银行账户资金冻结事项,尽快解除银行账户冻结并恢复正常状态,切实维护公司和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亚星客车共有2.59万户股东。

        近年来,亚星客车业绩不佳,2020-2022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58亿元、189万元、-1.96亿元。

图片来源:Wind数据

图片来源:Wind数据

        今年1月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亚星客车预计2023年净利润亏损2.6亿元-3.8亿元,预计2023年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2.5亿元-3.7亿元,亏损进一步扩大。

        对于业绩亏损,亚星客车表示,受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取消等因素影响,当前行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公司产品销量不及预期,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减少。同时,公司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延长,应收账款坏账计提增加,导致公司净利润降低。

        面临退市风险

        亚星客车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2亿元到-1亿元。

        4月13日,亚星客车披露了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第三次风险提示公告。

        公告显示,如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为负值,将触及《股票上市规则》第9.3.2条第一款第(二)项“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规定的对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形,公司股票将在2023年年度报告披露后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

        公开资料显示,亚星客车主要业务为客车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产品范围覆盖5-18米各型客车。

        据中国客车信息统计网数据,2013-2022年,客车行业年均销量在16万辆左右,2022年全年销量仅9.2万辆,尽管2023年上半年销量同比2022年“洼地”上升,但销量仍处于低位。

        亚星客车曾表示,由于新能源客车补贴取消,行业竞争加剧,公司获取优质订单资源能力不强,存在产品盈利能力降低的风险。

]]>
2024-04-23 10:41:00汽车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177.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3/6627203d2758a.jpg
证监会出手!涉嫌内幕交易 这家A股公司董事长被立案!/html/2024/04/162175.html

        保壳的生死关口,*ST园城(600766)又曝出大问题。

        *ST园城4月22日晚间披露,公司和公司董事长牟赛英女士分别收到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其中,上市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遭证监会立案调查,牟赛英则是因涉嫌内幕交易被查。截至目前,外界未知*ST园城涉嫌信披违法违规的具体事项。

        出生于1980年的牟赛英在*ST园城任职多年。2000年8月至2010年4月,其担任园城实业集团办公室主任;2013年10月至今,她一直担任*ST园城董事会董事、公司副总裁;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她担任*ST园城董事会秘书;2023年6月19日至2023年10月,其曾代行公司董事会秘书职责。

        去年5月,*ST园城原董事长徐成义辞职。公司称董事会将尽快按照法定程序完成公司董事长的补选工作。但直到去年8月中旬,*ST园城董事会才选举牟赛英担任公司董事长。

        2022年度,牟赛英从*ST园城获得的税前薪酬为8.7万元,且未在上市公司关联方获取报酬。此外,年报显示她未持有*ST园城股票。2021年度,她的税前薪酬为12万元。

        *ST园城于1996年登陆A股市场,系山东省烟台市的首家上市企业。近年来,公司主业不振,净利润长期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托管金矿,钢材、煤炭销售等也的确很难成为公司的业绩支撑。2020年以来,公司曾尝试跨界环保业、白酒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但屡战屡败。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ST园城是上交所监管问询名单上的常客。就在4月19日,上交所向*ST园城下发了监管函,监管函显示,*ST园城在4月19日向其提交拟公告文本,称经与公司年审机构和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下称“和信所”)预沟通,基于审慎性原则,对前期业绩预告进行更正,对公司酒水饮料业务产生的利润总额868.39万元不再确认,但未说明原因。后又不予披露该公告,且拒不接听监管人员电话。

        在监管函中,上交所要求*ST园城尽快与其取得联系,核实并披露相关事项,说明撤回披露相关公告的原因等。

        4月22日晚,*ST园城同步披露称,公司收到和信所的函件。由于对公司酒水业务收入确认的合规性存疑,和信所存在对公司年报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

        据称,和信所在对*ST园城2023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过程中发现,公司2023年茅台不老酒销售价格与2024年度审计期间部分电商平台店铺的销售价格存在差异,相关业务收入(涉及0.16亿元)确认合规性存疑。

        去年第三季度,*ST园城业绩爆发。在回复上交所问询时,公司表示新增酒水饮料业务实现营收1664.95万元,销售利润844.01万元。公司透露,该业务利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源于公司从源头直接进货,且集中进货数量较大,取得了供应商优惠价供货。

        茅台不老酒系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下称“茅台保健酒”)旗下产品。茅台保健酒为茅台集团全资子公司。

        一个酒业外行却能靠卖酒大赚,难免惹人怀疑。

        “(后续)如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消除我们对相关业务收入确认合规性的疑虑,将带来对公司整体财务报表及编制基础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疑虑,我们拟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信所表示。

        如果*ST园城2023年年报最终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根据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有关规定,公司将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
2024-04-23 08:53:00上市公司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175.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3/6627081ec9b03.png
汽车价格战的健康竞争:刺激消费还是损害行业?/html/2024/04/162174.html

《电鳗汽车》 电鳗号/文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汽车行业如同一片竞争激烈的战场。价格,作为市场竞争中最为直接和敏感的因素之一,一直是各大汽车厂商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然而,当价格战成为常态,我们必须审视这一现象背后的双重性质:它究竟是健康竞争的体现,还是一条可能导致整个行业毁灭的道路?

        首先,价格战可以视为一种市场调节机制。在初期阶段,通过降低售价吸引消费者,厂商能迅速提升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这种策略对于刺激短期内的消费有明显效果,尤其是在经济低迷时期,低价优惠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帮助消费者实现购车梦想。同时,对厂商而言,产量的增加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长期的价格战却可能演变为恶性竞争。一旦陷入价格泥潭,厂商为了保持市场份额不得不持续降价,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长此以往,企业的研发投资和创新动力将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进步缓慢。更糟糕的是,一些小型或资金链较弱的企业可能因此面临倒闭风险,造成供应链的不稳定,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价格战还可能导致消费者对汽车价值的误解。长期的低价促销可能会使消费者形成一种心理预期,即汽车本应低价,从而忽视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及服务等其他重要因素。这种情况下,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忠诚度可能受损,进而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利益。

]]>
2024-04-22 23:44:00财经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174.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2/6626867151cbb.jpg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突破半壁江山车市格局翻开新篇章/html/2024/04/162173.html

《电鳗汽车》 电鳗号/文

????????在一片节能减排的全球号召声中,新能源汽车如同春风拂面,席卷了整个汽车市场。近日,一个引人注目的里程碑事件在汽车行业内部悄然发生: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首次突破了50%的大关,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产业革命的号角,它预示着汽车市场的格局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塑。

????????首当其冲的是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之间的竞争态势。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政策的大力支持,电动车不再是未来概念的象征,而是成为了消费者日常出行的实际选择。从续航里程的担忧到充电设施的完善,再到车辆性能的提升,新能源车正以无可阻挡的姿态改变着人们的购车观念和用车习惯。

????????此外,这一变革也深刻影响了汽车制造商们的战略布局。曾经依靠燃油车型称霸市场的老牌车企,如今不得不调整策略,加快电动化转型的步伐。新兴的电动汽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以创新为驱动,挑战着行业的既有规则。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而这场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动力系统的更替,更涉及到智能化、网络化乃至整个出行生态的构建。

????????同时,政府的政策导向也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着这场变革。无论是补贴政策的出台,还是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亦或是对传统燃油车使用限制的逐步加强,都无不显示出政府对于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决心。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门槛,更为新能源车企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加速了产业的升级换代。

????????然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电池回收处理的难题、以及市场竞争带来的产能过剩风险等问题,都是摆在行业面前亟待解决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增长的同时,确保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是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最终,随着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我们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汽车时代。这个时代将以更加绿色、智能的出行方式为标志,以创新和技术的力量为驱动,重塑我们对汽车的认知,甚至重塑我们的生活。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崛起,不仅仅是一次市场份额的竞争,更是对未来出行方式的一次深思熟虑,它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期待与探索。

]]>
2024-04-22 23:32:00财经电鳗快报/html/2024/04/162173.htmlhttps:/uploads/picture/2024-04-22/6626845676097.jpg